第一章 群体的一般特征——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定律(中)
(2016-03-29 09:39:00)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在群体的心理特征中,有一些特征与单独个体本身存在的特征完全一致,而有一些特征则是群体所特有,在个体中完全不存在的。基于此,我们首先要研究的就是这些独特特征,以便更好地揭示它们的重要性。
一个心理群体表现出最令人称奇的特点是:无论组成群体中的个体是谁,也无论他们彼此间的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或智商有多么相像或迥异,只要他们组成了一个群体,他们就会形成一种集体心理,即:在感情、想法和行为等方面,作为群体的他们与作为独立个体时完全不同。若不是形成了一个群体,一些想法和情感压根就不会形成,更不用说付诸于行动。心理群体是一个由异质成分组成的暂时现象,犹如一些细胞组成了一个新的生命体,重新的结合使得这些细胞表现出一些作为个体时完全不具备的特征。
思维敏锐的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曾认为,当一个群体形成之后,其表现出的特点是每个独立个体之和或是他们的平均值。事实上与这种观点刚好相反。新的组合会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征,就像某些化学元素,比如酸和碱,它们一旦结合发生化学反应,就会形成一个新的物质,它的特点和属性自然发生变化,完全不同于原先那些组成的元素。
我们很容易证实组成某个群体的个体与原来独立状态时的特征完全不同;然而,揭示这其中的缘由却很困难。
若是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首先应该牢记现代心理学已经发现的真理:无意识现象不仅存在于有机体的生活中,而且在其智力活动中体现出其绝对的优势。与无意识因素相比,有意识因素的作用只占其很小的一部分。就连最细心的分析家和最敏锐的观察家也只能发现极少的无意识动机主导我们行为的证据。我们的有意识行为主要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和控制,是无意识的心理结构中深层隐藏的产物。这种心理结构蕴含了人类薪火相传的共同特征,恰恰是这些无尽的共同特征构成了某个种族的天赋。在那些看似说得清缘由的行为背后,实则隐藏着许多我们未知的真相和原因,而在这些神秘原因背后又隐藏着许多被我们忽略的秘密。因为在我们日常行为中,大多数的行为都是隐蔽动机的结果,无法通过观察获得(真相和原因)。
构成种族天赋的无意识因素使得归属于该种族的个体看起来非常相似,实则各自不同,主要是他们性情中有意识的层面——受教育的结果,更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结果。人们有着非常类似的本能、激情和情感,但是在智力方面差异最大。在情感维度方面,诸如:宗教、政治、道德和爱憎等,最杰出的人才也未必能比凡夫俗子高明多少;但是就智力而言,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他的补鞋匠却相差十万八千里。虽然,二人在性格方面的表现几乎无异。
种种这些普遍的性格特点完全都在无意识因素控制之下,且种族内部的大多数个体都在相同的维度上具备这些性格特点。也就是说,我认为,正是这些特点构成了我们群体中的共同特质。在群体心理中,个人的才能被弱化了,他们的个性也随之消失或弱化。有差别的异质性被同质性取代,无意识的特征占了上风。
一般说来,群体拥有很普遍的智慧和能力,所以,群体不能完成对智力要求较高的工作。一旦涉及普遍利益决定的时候,必须由杰出人士组成的团队进行决议。事实上,当这些杰出人士组成一个团队时,他们实际上也组成了一个群体,也会受到群体的无意识影响。最终结果是,这些专家们得出的决议最终也不比普通人高明多少,反而有可能更糟。所以说,群体的智力最终是愚蠢的叠加,而非智慧之和。如果说“全世界的人们”组成了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智商并非像我们原来想象那样,“全世界的人们”会比伏尔泰聪明;结果恰恰相反,是伏尔泰比“全世界的人们”要聪明。
如果一个群体中的单独个体共同分享他们的普通品质,就等于是平庸的集合,那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更加平庸,而并非我们原以为的那样,会创造出一些新的、意想不到的特征。既然这样,那些新的(群体)特征是如何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呢?这是我们接下来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