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节   认知行为疗法的主要观点

(2015-12-30 09:13:59)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段鑫星译著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人的认知与感觉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从而影响人的行为。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认知影响思维,思维又影响行为,循环往复。如图2-1所示。

 

   

我用我的思考方式认知

我用我的行为方式思考

2-1

 

 “我们看到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眼中的事物。”

——犹太法典

 

你怎样看待世界?

认知行为疗法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看待自己、他人和外界环境的方式。这就要不断的向思维定势和习惯发出挑战。就像莱拉,她认为自己要取悦、讨好别人,她就相应的付出行动,而如果她认为自己是自私的人,那么她也就会有自私的行为。这都取决于我们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

乍看之下,你可能会看到两张相互对视的人脸,然而换个角度,把黑色作为背景,你会看到中间有一个白色的酒杯。这时,如果一直看这张图片,你的大脑就会不断的在两幅图之间转换。这是很不舒服的,但很有趣,这种转换告诉我们思维是怎么工作的。

这种图片就叫做“双歧图”,它会使我们的感觉器官(眼睛、大脑、神经系统)发生混乱。我们的感觉器官努力想弄明白看到的究竟是什么:“哪一幅图片才是‘正确’的?哪幅才是有意义的?”。事实上,这两幅图都是“正确”的。尽管我们的大脑不能同时看到这两幅图,但它却想同时都看到,因此就产生了歧义。

 

“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只是为了寻找全新的风景,也为了拥有全新的眼光。”

——马塞尔·普鲁斯特

 

观察“双歧图”,努力尝试去弄清楚哪一张才是正确的,这就是认知行为疗法看待事情的方式。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用一种角度看问题(黑色的脸),认知行为疗法则教我们用一种全新的角度和方式看问题(白色的酒杯)。其实,它们本就是一幅图,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已。认知行为疗法将为你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你重新审视自己和你的生活。

 

认识思维

你是否静下心来审视过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否意识到紧张的时候你会有一些习惯性的思维,或者会习惯性的用沙哑的声音逐字的对自己说“放松”?你是否认为大家都不喜欢你,大家都在责备你?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人应该懂得思考自己的思维方式,这种对认知的认知就叫做元认知metacognition)。一开始,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困难与痛苦,但不要担心,一旦你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思维习惯,并找到了自己的思维模式,改变将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本(Ben),35岁,一个完美主义者,是个木匠。他在工作时总是先花很多时间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再花很长的时间去寻找价格合适的木材,之后再用更长的时间制作。但是本仍然不满意,他的头脑里总是连续不断的出现批评的声音,认为自己做得很糟糕。

其实本是个极端的完美主义者,这往往会让他犯一些错误。如果某件事没做好,他会因此而十分懊恼,从而做错更多的事情。时间一长,他的工作进展就很慢,总是不能按时完成,还老出错。这使他的客户非常不满,本的收入也因此减少。

可以看出本的完美主义已经妨碍了他的发展,它使本在工作的过程中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这种状态对本是不利的,也影响他的收入。认知行为疗法认为,本有一个“错误认知”,这个错误认知妨碍了他的工作,并且不利于本享受生活。事实上,本已经因为这个影响了工作,甚至可能会因此丢了工作、失去收入和成功的机会。这就是一种自我破坏——强迫性完美主义的自我破坏。

 

我思故我在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例如,当接到一个任务时,本认为“我必须把每件事都做得完美,否则我会受到严厉的批评”,而有些人则觉得“那样就行了,没有人会注意一些小错误”。

 

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我们必须要了解我们解释世界的方式,即你必须清楚的意识到你看到的是什么,你是怎样思考的,你是怎样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的。就是我们要了解我们的认知和思维,这有点像我们常说的“我思故我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