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自我,从而害羞
(2015-08-13 11:56:11)
标签:
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用精神分析理论可以极好地解释害羞,但却不能证明为何害羞。精神分析理论充斥着这样一些概念:内在冲突、自我防御、攻击、分裂、重组、非正式竞争,双重自我,待解的秘密特征码等。然而,精神分析的很多理论都是以摘要、模棱两可的概念陈述的,所以它不可证伪。其“正确性”不可以用“错误性”来证明,因为其理论根本就无法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证伪。
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通过对名叫维多利亚的精神病人的临床经验,总结和建立了其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困扰是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等不和谐的产物,它们也是人格最基本的三个特质。本我是指人类本能的冲动,自我是现实的个体知觉,是人们学习可能的事情,并控制自己去做切合实际的事。超我是良心、道德监督、理想和社会禁忌等。
自我的目标是在强烈的本我欲望和超我束缚之间找到平衡点。当自我发挥好的时候,它合理安排事情,按照正确的行为方式满足本我的需求,并且不违反道德标准或社会规范。但是这个平衡相当复杂,既不容易达到,甚至从来也没有完成过。本能驱使人们立刻得到满足需求:这些强烈的需求中包括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超我是绝不允许本我制出来的这些麻烦付之行动,因此,夹在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基本冲突就产生了。
在这些表述中,害羞只是内在冲突表现出来的症状而已。它代表着未满足的本我的原始愿望。在这些愿望中,包括孩子的恋母情节,因为对母亲倾心的爱而具有排他性,这些人中当然也包括父亲。
许多精神分析的著作都认为:害羞可以追溯到早期人格发展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整合的失调,这些著作都为我们提供了精神分析学派对为何害羞的理解。
约翰,这一位成功战胜了自己害羞的男性,我们可以用精神分析法解释他的改变:
他是一位强烈爱着自己母亲的男孩子,由于其恋母情结未能得到满足而导致阉割恐惧,甚至他把父亲也看作现实中的威胁人物。由于青春期性的萌动和刺激,约翰假想他可以坦率地说出自己有乱伦趋向,但他不敢讲出来,于是,性诱惑开始变成了性禁忌,压抑的结果导致了害羞。他的自我表达说明他从性压抑中解放出来,他表达了自己潜藏于心的性目的,将对母亲的性冲动,替代为对强势女性的性幻想。
纽约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卡普兰(Donald
在临床经验中,我发现病态的害羞者因为孤独,他们极度关注能为其提供极大快乐的美妙幻想。的确,一个长期的、生动的白日梦是害羞患者的重要价值所在……
有的学者认为:孩子在发展自我意识过程中,与母亲心理分离时感到的压力,便容易产生孤独感。如果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很好地建立,母亲也没有履行好保护孩子自我意识的角色,创伤就这样产生了。不成熟的自我正如暴风雨即将来临,那只在大海上漂泊的纸船一样,飘摇不定随时可能倾覆。精神分析学家说,这种被抛弃的自我在长大后会形成一种恐惧感,使之无法应对生命中的不确定,这种恐惧便构成了极度害羞的特征。
许多精神分析学家认为:极度胆怯会使一个人变得害羞。这些理论是对基于对有着害羞的过去的人的研究提出的。报道指出:害羞致使这些人都不曾离开自己的家。对这些人来说,极度害羞的确成为他们严重精神障碍的一种外在表现,极度害羞使他们就象藏在心理幕布后的烟雾屏一样。对这些人而言:专业的治疗是很需要的。本书第二部分推荐的方法可使他们解决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然而,精神分析理论使我们看出害羞者内心的那些非理性特征。他们对权利、优越感、战争以及性近乎疯狂的需求。让我们窥探一下害羞者的虚幻的自我世界:
演员麦克约克描述了他害羞的诱因:
我很害羞,但心中也有一个很大的心愿。我记得在上幼儿园时,他们玩起了名为“小红骑帽”的游戏,我只是在幕后作助手,我常常站在那里注视着那个扮演狼的小孩子。我是如此的嫉妒甚至产生了怨恨。我就一直地盯着他看。不过你知道吗?他后来生病了,而我就可以做演员了。
一个26岁的中产阶级男子,当他的害羞减少的时候,发现了自己潜在的恐惧和敌意:
我发现拥有的自身价值越多,我就越不尊敬别人;并不是害怕别人,相反我认为他们都是非理性的。在学校就认识的结织多年的一些老朋友,现在觉得和他们无话可说。虽然他们赚很多钱,但总是泡在酒吧里面找女孩寻欢作乐。他们在“兴奋剂、性和低俗”中堕落。
在我召集的害羞研讨会上,
浴室是我的梦幻之地。我总是坐在那里看着镜子并且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我能够花很长时间做这事。当我发现这不是一件好事时,我变得极度痛苦(我告诉了哥哥,并陡然感到了空虚),这也给我带来了烦恼。我自己找出了解决方法:就是假装镜子后面有一个隐形的照相机,我喜欢的男孩杰米,只要他喜欢,随时能够看到我。我总是问自己的感受,如果他在看的时候,他是否喜欢看到的一切呢?因此,即使我不能让自己离开镜子,但我愿意为杰米而改变自己。现在当我做这些事时,就不再感到有负罪感了,我在家时依然做这件属于自己的事情。
害羞者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情境在我一个同事身上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她时常回避聚光灯,但她内心一直喜欢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我是一个很怕跳舞的人。然而,真实的自我意识是:当我用美丽的舞姿越过石头跳过篱笆时,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快乐。事实上,我在听到音乐声时,身体却感觉到僵硬和虚弱。我想象中的目标是:我感觉自己是屋里最好的舞者,我就理所当然成为了受敬仰和尊敬的人,我的目标受到所有人的瞩目。心理医生告诉我,我内心总是充满希望,总想超越所有的人而受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