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拥有共同经历的团体

(2015-06-16 09:47:56)
标签:

文化

分类: 段鑫星译著

成百上千的小组和小团体成员单纯的因为相同的经历而共聚在一起。读梦社、读书俱乐部、登山队、滑冰俱乐部、合唱团、戏剧社、刺绣社以及橄榄球队等大多是围绕共同的活动或兴趣组织起来的。成员们共聚在一起只为提高自己的技能、寻找有相同经历的伙伴、寻求思想智慧的碰撞、分享彼此的意见。

在大多数这类团体中,成员间关于政治、科学、文化或是宗教的迥异的宗教信仰实在很无关紧要并很少会被触碰。这些年来我一直参加唱诗班的活动,但从未在意过共事成员的宗教信仰。然而,对其他团体而言,成员的共同信仰和态度会成为团体形成的基础,比如在医疗领域的支持性小组中,成员间分享不同的观点、人生故事、信念和生命价值的行为会让小组运行得更好。在团体中,即使我们意见相左,亦能在分享中获益良多。

菲利普和他的朋友正是如此,虽然他们对超感知事件持有不同的态度和看法,但他们共享了一次有关超感知事件的实验经历。那个夏天,菲利普与朋友即将前往不同的学校读书,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在一本旧书的背面看到的超心灵感知事件的实验。他们认真仔细地设定每一次试验及每个环节,记录下每次的成功与失败,并不断地努力寻找试验设计中的缺陷。菲利普作为此次试验的唯一被测试者,被安排感知和描绘藏在隔壁房间中的朋友指定的物体、图片或者翻起的卡片上的图像。

菲利普说,正是那个夏天,朋友的支持和陪伴让他在超心灵感应(心灵感应、洞察力、预感等)方面更有灵性,他的感知能力也在朋友设置的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下显著提高。

然而,菲利普的朋友并不那么相信超心灵感应事件。菲利普想用实验提高自己的预感能力而他的朋友却希望实验助其更好地理解书上说的发生概率、科学数据以及运算方程式。他们并不质疑超心灵感知事件的存在,也并不完全相信之。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研究,并像所有优秀的研究者一样,他们并不关注预感出现的意义或如何将其融入日常生活的问题。撇开彼此观点的分歧不谈,菲利普很清楚这些试验帮助提高和增强自己的预感能力。同时,他也懂得细心关注让预感活跃在日常生活中。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已经有很多以共同经历为基础的小组供关注预感一类的超心灵感应事件的人选择。而互联网又给我们提供了寻找其他与我们有着相似经历的人的新途径,即使他们并不接受我们对于他们经历的理解和看法。思维科学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Noetic Sciences)创建的讨论群横跨18个国家,其中也涵盖了美国境内的37个不同州的150个小组,该研究所也会在其官网上刊载一些意识科学领域的最新的研究。和社会小组一样,国际梦研究所(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ream)也在其网站上创建各类讨论群,其中一个小组讨论的焦点就是像预感一类的超感知事件在梦里的显现的过程。濒死研究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Near-Death Studies)创建的小组则是由那些渴望探寻濒死体验的人所组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