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部分:预感的意义

(2015-05-28 20:04:47)
标签:

文化

分类: 段鑫星译著

第七章  预感意味着什么呢?

——解释预感

普遍流行的对预感的刻板印象基本上都包含这样的观念:预感并不是具有创造性的或是有趣的,甚至有时候让人可怕,并且它经常显现在复杂的超心灵感应事件中。然而日常生活中的预感更加灵活,并且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比目前一些娱乐节目中所设想的更加紧密。一旦我们跳离大众流行文化下可笑的刻板印象,我们将会有更广阔的空间来发现有关预感的新故事,并且这也将有助于我们掌握、解释、描述甚至最终驾轻就熟我们的个人经验。

今天,人们对预感意义的追寻大都遵循这样两种不同的路径。第一种是被科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以及进化学家广泛应用的路径。他们正在寻找一种可以解释预感如何在线性时间内存在,或者可以解释预感起作用的内部机制的意义。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提出一个可以被广泛接受的答案。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发现了一些预感的线索,但是他们始终无法解释预感从何而来,它们在我们大脑中如何工作以及他们最终(进化)目的是什么等问题。

幸运的是,我们可以追寻自己对预感的解释而不必非得等着科学家们来解释,而且我们还可以有另一种选择。我们可能会经常问,这种预感或者是我的预感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预感发出的信息对我又有何意义呢?这个问题使我们关注预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互动方式和相关影响方式。这不会是一个最终答案,它也不会给我们提供适用于所有预感的最终答案。但是这种追寻的结果会使流行文化中关于预感的错误认识无用武之地。在此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的答案,比如:

·它对提升我的幸福感有何作用?

·这种预感将如何帮助我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我如何找到和我一样拥有预感经验的群体?我如何保护那些我爱的人和物?

·我应该怎样或者我能怎样回应对自我洞察?

大量例子说明个人对预感的意义解释可以推动对预感的科学理解。令人吃惊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在没有科学解释的情况下都照常运转着。正如我在前文中提到的,科学家们并不知道,几乎毫无感觉的物质怎么会突然间跳入关于自我反应、自我想象和游戏等艰深的学科领域。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会心接受这个结果。科学家们会为了一个解释一直研究下去,但是他们并不希望在他们研究过程中有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责任,放弃对于工作带来的快乐的享受。而在工作之余,他们又会逐渐淡出工作圈,成为寻常生活中的芸芸众生。

每一个个体都对预感的个人意义持有自己的理解,这主要有两点好处。第一,每个有过预感经历的人都可以解释预感对个体的意义;第二,有关预感的经验可以有更多的意义和解释。有关预感的个人意义的问题有很多答案,这些都是由决定解释自己预感的人发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