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潜在的风险
(2015-05-25 08:11:52)
标签:
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然而,当描述一种经历,而我们本身并没有了解它的真正内涵时,我们很难找到区分现实和虚构的基准线。正如有些人身体健硕,活了一辈子也不需要医院的照顾或医疗保健。众所周知,是医院里所播放的电视影片导致了如此紧张的医疗环境,这些电视影片大多聚焦于病人和实习医生的社会生活。影片中所播放的疾病一般都是可以治愈的。尽管流传着很多医学之谜,但影片的目的是想在故事的结尾,用有根据的解释来结束这种医学上的神秘。或许你没有得过足以致命的疾病,又或者你不是你生病的爱人的精神支柱等这些经历,那么你对医院的看法是有失公正的。理智来说,我们应该知道,药不是万能的。但你肯定看过电视节目上对药的宣传。如果你真得需要去医院或法律部门,你很快就会发现现实生活和电视中虚构的生活之间的差别。
在医院中做社会工作者的那段经历,使我发现药要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药中蕴含着人们的希望、愤怒、损失、信仰、恐惧,而在电视上我们无法看到这些。正如攀爬过珠穆朗玛峰的登山者所言,我想,药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要远远超过电视中的描述。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真切地接触到了药,并感受了其强大的威力。
我们并不能每天与预感相遇。预感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没有找到区分预感出现的所有方式,还不能确信,作为一种文化,预感是真实的或虚构的,因此寻找现实和电视展现虚幻之间差异的过程困难重重。如果没有这样一种预感,我们可能不会追问电视描绘的预感是否是精确的。相反,我们会以主流文化为准,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很久以前,西方文化就对所有预感作出了区分,作为超自然力量或虚构的存在,流行文化也紧随其后,如法炮制。如果没有过预感的经历,从观看电视和影片中我会得出预感是负性的,它会向我们传递灾难和死亡的坏消息。我认为任何一个理智的人都会被痛苦的预感逼疯。我还认为人们通常会错误的认定预感是古怪的、伪装的.如果仅仅依靠主流文化就可以看清预感的模样,我不认为自己可以从精神病人的发作中区分出真正的预感。简而言之,主流文化中的预感是吓人的。
如果从未提及预感,也没有对预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表达的意思进行交流,那么流行文化会告诉我们预感代表什么。如果我们的个人经历没有强大的根基去平衡生活中荒谬的想法,那么在我们的想象中,预感给我们的印象就真的只是鬼故事或魔术了。
当一些影片向我们喋喋不休的讲述预感的荒谬性时,没有人指责编剧的胡编乱造,没有人抱怨导演的无视事实真相以及不按照现实生活的情况进行拍摄。相反,可悲的是,那些经历预感的人在怀疑,是否影片描述了他人真实的预感。他们应该焦虑吗?他们应该不理智吗?他们应该伪装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