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生活的奥妙
(2014-10-21 08:05:58)人们的行为经常由他们潜在的动机以及对世界的非意识理解所决定。由于我们并不知道怎样了解我们性格的这些方面,所以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怎样影响人们的行为。如果我们问某人,为什么他或她会这么想一个新认识的人,这个人不会这样说:“我发现他有点攻击性,还有一些人身上也有这个特点。”或者“我讨厌他不在乎我,因为我和我父母之间有矛盾。”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适应性潜意识的特征。
然而,性格并不是行为的唯一来源。社会情境的本质和人们的性格一样,经常影响人们的感觉、判断和行为。性格和社会情境之间的区别是人为的,因为人们的性格经常决定他们怎样解释身边发生的事情。当主管跳过每周的项目会议时,乔或许会认为主管没有胜任自己的工作,莎拉或许会认为主管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没有必要检查下属。
尽管如此,社会情境仍然具有强大的能量,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下,人们“克服”了性格的差异,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分析。有时这种现象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当一个窃贼用枪指着我们说:“把你所有的钱都给我!”我们应该都会服从,不管我们多小气,也不管我们对父母有多么依赖。有时候,社会情境的影响力不是那么明显,就像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由此可见,性格并不是行为的唯一来源,而且人们或许更加清楚他们身边的社会情境是怎样影响他们的感觉、判断和行为的。我们或许很难发现性格中那些根深蒂固的方面是怎样影响我们的行为的,但是却很容易知道,我们生约翰的气是因为他爽约,我们难过是因为祖母生病,我们感到恶心是因为吃了一整碗蛤。很显然,我们善于发现即时环境是怎样影响我们的;否则,我们在下次聚餐时,还是不能轻易的认出蛤。
有时候,我们可能不太清楚感觉和信念的根源。就像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的开篇部分提到的:我们并不了解自己。加扎尼加和勒杜用他们的直觉纠正了很多论据:我们的有意识自我经常不知道自己回应的原因,所以不得不去虚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