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格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2014-10-07 08:24:10)
分类: 段鑫星译著

人格心理学家高尔顿·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认为,人格决定一个人“行为特征和思想”的心理过程,迄今为止,这仍然是一个很好的定义。

人格特质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很少有问题能像它那样:广受瞩目,而且饱受争议。人格心理学的领域是相互矛盾的研究取向的集合体,它们质疑一些基本问题,例如,是否存在决定人行为的单一核心自我?若是这样,那这个单一核心自我是什么,我们如何测量它?

我们可以想一想关于主要人格研究取向的这些概述。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的本质特征是,人们如何处理他们的压抑内驱力,例如性冲动和攻击冲动。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交战、妥协、休战,对“我们是谁”做出了界定。对于人格,只有古典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潜意识是塑造人之重要性的主要研究取向。行为主义与精神动力学派截然相反,该学派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我们预测的是人的行为,那为何还要探视人的内心?尽管行为学派的人数日渐减少,但仍有不少行为学家,只关注决定行为的外部客观环境,而不是内部心理构念。

精神动力学派的推动力是现象学研究,现象学研究认为,要想理解人们为何会做出或此或彼的行为,我们必须透过他们的双眼看世界,检视他们对自我的独特构念,以及在社会世界中发现的意义。很多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研究取向运用到对自我概念的研究中,自我概念是人们关于“我是谁”的各种信念的集合。在很大程度上,研究人员认为,尽管他们的研究取向通常会避开有关意识的问题,但人们还是会意识到自我构念。

近些年来,人格研究的主流方向是特质论,该理论试图对人们共有的某些基本人格特质进行独立研究。特质论的研究取向很少涉及有关人格特质起因的理论,更多地是关于人格测试结果的定量分析,通过人格测试,人们可以了解自己或他人的人格特质。经过复杂的分析,研究人员得出五大人格特质:外倾性(extraversion)、情绪稳定性(emotional)、宜人性(agreeableness)、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开放性(openness of experience)。研究者认为,人们或多或少会拥有这些特质,它们是人格的基础;人们基于这些特质的独特概念群,对核心自我或“真实”自我做出了定义。行为遗传学家会采用人格特质的研究取向,他们对成长于不同家庭环境的双胞胎进行人格比较,从而研究人格特质的遗传程度。他们发现,在造成人格特质差异的因素中,遗传性因素通常占到20%-50%的比例。

与上述研究取向相比,后现代主义学派认为,根本不存在单一、连贯的人格或自我。他们认为,在当代错综复杂的社会中,人们会遭遇矛盾冲突的多重影响,使得我们很难拥有单一、连贯的自我。在他们看来,或许,自我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文化、角色扮演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所以,试图对人们拥有的一系列核心特质进行测量、定义,这是毫无意义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