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领导一门课
(2014-08-08 08:38:38)
标签:
转载 |
分类: 学术路上 |
1
领导一门课,这五个字,多少可以道出身为老师身肩上的责任。
关于课程我的看法,终于有了些改观:之前,我在大家强调于课程的“标准化”的氛围里,多次道出我的心声:教师更重要。教师是课程的承担者,教师是富有个性的人,教师的经验、情感、组织课程的方式是“自由”的………经过改变,我的想法是,课程是“框住”师生的“命令”,外部指令;师生共同活动,必须完成预定的课程指令。这样的改变,是课程观从重视于经验、体验到注重于知识体系的很大的改变和改观。
我重视于知识了?
2
在英国接受培训期间,我有机会进到预科学生的英语课堂,去听一节课。我在当时,假想自己就是班上一个学生(这个班级会有二十几位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有中国学生,也有印度学生,有黑人学生,也有其他肤色人种的学生……)既观察这个课堂,又在这个课堂上听授,我仿佛有些个新发现:
其一,我发现课堂上,富有沟通能力是重要的。在课开始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见面相互打招呼,或径直走向座位一声不吭,其情形是迥异的,我想,他(她)在这个群体里的感受也会是不同的,而这个群体,就是他(她)需要调整自己,与之共学的一个群体;
其二,老师着装很得体,表情语言更是丰富,在我看来,这是极为重要的“老师的表情”,它表达出对每个学生的关心,它需要与每个与之对话的表情互动。作为老师在课堂之上,就是这样,扮演一个重要的沟通者的角色。
3
其三,英国这一套教学体系,将学习目标与小组讨论作为其体系的特征。(其它还有什么,我知之不深)怎么讲?学习目标是需要“板书”在黑板上的。学生面前一共有一大一小两块板,当日的学习目标,就被书写在靠左边的小黑板上;这样做标明,与其说是“明示”,还不如说是“尊崇”,大家共守之。而小组讨论,是课堂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虽然,强调于学生互动的小组讨论这一种教学方式,并不新鲜,但是,“保守”的英国教育人,却在实践中提升它的意义与价值;按部就班的课堂讨论,占据了不少课堂时间,这是对学生体验与发现式学习以及知识掌握与巩固的一种尊重,一种保障,暂且,我这样来解读。
在这样的课堂上听课,有时于听课者会是感到“无聊”;如果,“超越”于学习的内容之外,这是对一种教学方式进行“观摩”,并不容易体会这样方式的必要性和好处。再者,教学总是复杂的历程,对于部分学生而言高效的学习模式,却不一定会适应于另一些学生,对于同行评教,情形也是如此。
4
教学是一种-----艺术。之前,也许我是将教学的艺术性理解为-----自我情感的宣泄,是的,这一种自我剖析,使我感到身上,有点疼;今天,我慎重地厘定教学进度,观察和反思学生的接受程度,我在将“艺术”,转化为“科学”。
画信,一直是我喜爱的学习方式。于我而言,画信是我在课堂上和在生活里的随感。每有所感,即笔之于信纸;而当分享时,我的情感得到来自课堂的呼应,我当然是------满足的。而从学生角度讲,接受画信的信息刺激,他们经常是乐于接受的,但是如果不能在课堂上接受整全的关于课程内容的信息,而仅是来自老师的零星的感受,他们是会感到欠缺的。
5
老师,累的。进入课程,就再也不能脱开。
开学的含义,是在开启这样一个新的学习历程。在这个历程中,所有人都需要往前走,需要解读来自课程的信息,需要完成课程所布置的作业,需要经历创造的阵痛,需要接受课程的评价…….而教师作为课程的引领者,需要微笑-----拥抱……
我安慰自己,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