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友谊与金钱撞车

(2014-07-30 07:25:38)
标签:

教育

情感

文化

分类: 情绪管理

保持友谊的最好办法就是任何事情也不假手于他,同时也不借钱给他。

——【保罗】

段老师:

您好!

我现在是大三的学生,上大学三年以来,我觉得我自己在与同学之间的交往过程还是比较成功的,和同学们的关系都很和睦融洽,但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一直存在一个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的问题,希望段老师能给我提供帮助。

在平时的生活中,同学们之间偶尔会相互借个三五块,十来块的零用钱,但是就有些同学在借过钱之后,老是忘记了还,我已经碰到过很多次这样的情况了。比如去年暑假前期,天气很热的一个下午,我班上有个同学去买电风扇时还差15 块钱,那个时候我正好在他一块,他就很自然的朝我借钱说晚上回宿舍还给我。对于同学这样的要求,我向来是很乐意帮忙的。可是结果那天晚上他好像把这个事情忘记了,我还期盼他过两天能记起来,所以我一直没有很在意。可是到现在过了一年了,那位同学已经把这件事情忘得干干净净了,这一年以来,我很多次很矛盾地想向他要,但是我一直没好意思开口,我怕他会认为我斤斤计较,甚至会破坏了我们同学之间的感情。其实对于这种事情我还碰到过几次,我还借过几个人10 块,可是很长时间过去了,到现在有几个人都没有记得还我,而我也一直没有去问过任何一个人。时间过去了这么久远了,我就是想向他们要的话,他们也肯定忘记了,这样我还害怕他们认为我无中生有,更可能认为我很爱贪小便宜,而我就在同学之中的形象破坏了。

我有时候想他们是不是故意的呢?我拿我自己做比较,我平时也借过其他同学的钱,可是我借钱之后我会把这件事情记得非常清楚,可以说这一直成为我的包袱,一有零钱的时候我就会立即还给人家,即使我一时没有钱还给人家,我也会在平时生活中经常向那位同学提醒我欠他钱的事情,给那个同学一种印象,我一直记得欠他钱,请他别担心。正因为如此,我从来没有欠过人家钱没有还过这种情况发生过。

我的苦恼就是现在特别害怕他们朝我借几块钱,我害怕他们借过之后也不记得还了,到现在有些同学朝我借钱的时候,我喜欢上了撒谎了,通常都是告诉他们我身上也没有钱,即使我身上有几百钱。其实我平时还是会借钱给那些会记得还钱的同学,而对于那些容易忘记的我更多的是选择撒谎,我有时真害怕他们发现我的秘密,从而影响大家之间的关系,我对这个问题一直感到非常痛苦,我不知道这是否也算我心理有问题,我真的不知道以后该如何处理类似问题,我特别希望段老师能给我提个好办法,帮我解决心理的困扰。

希望老师可以给我一个回复!

小虎

2001.6.25

小虎:

你好。你这个问题很具有代表性,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有遇到过,确实很难处理。我想将我的一些想法和你分享一下。

在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个朋友不易,人生立世谁都希望多点朋友支持。因此在生活中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忙也就成为家常便饭了,朋友借钱是谁都能碰到的平常事,那我们就不必诚惶诚恐地看待它,用一种平常心来对待这个问题和这种社会现象,朋友有求于你想必自己将来也肯定有求于朋友,关键在于我们以一种如何的原则和技巧来从容应对朋友借钱可能不还的风险发生。

一是要乐观。在金额不大你自己又能够承受的情况下,就当成是你帮助他了。因为在催还的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当,不当使你失去了这个朋友,还会落得斤斤计较的名声。

二是要善于提醒。同学之间借钱,一般不会有人会恶意拖欠或者故意不还。正当地从旁进行提醒,使他能够回忆起来还欠着你的钱。毕竟学生的钱都是来自父母的血汗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有人说:其实金钱关系最简单,情感关系最复杂,有了金钱参与以后的情感关系,那就是难解的数学题。金钱的损失,你可以不顾及,但是引起而引发的内心里的信用危机却是无法估量的精神损失。所以觉得应该定下一个原则,友谊远离金钱的关系。如果你有能力,你想帮助你的朋友,那就想着钱借了对方,他有能力便还,没能力还就当是赠与吧。如果你没有那样豁达的胸襟或者力所不及,那就事先告诉你的朋友,友谊远离金钱。

但是对于和你关系和感情一般的人而言呢,如果别人确实处于危难之中,而你又有能力帮助,那么就必须要“亲兄弟明算账”,“先小人后君子”了,借钱的同时打下借条,留好借钱的凭证,并且约定还钱的时间。虽然市侩了点,但总比将来无谓失去朋友强。明理的人都会理解你的做法并且能够赞同你的。

你的苦恼是很正常的,很多人都被这样的事情苦恼着,所以并没有什么心理问题。我想,不要为金钱的得失而感到苦恼,古人讲“千斤散尽还复来”嘛,所以要把心胸放的开阔一些,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重点放在学习上,这样的生活小事情就让他随遇而安好了。如果别人确实有困难,能够伸以援手,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么?至于还与不还只在于他自己。还了,当然很高兴,认识到了他是个守信的人;反之,不还,你就当作用这些钱来吸取教训。不是吗?

希望你能开心快乐起来。

段老师

2001.6.26

【温馨小贴士】

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世界上有两种人:索取者和给予者。前者也许能吃得更好,但后者绝对能睡得更香。友谊是对于自己的一种自由的幸福的许愿,把天然的同情行为永远不变的和洽,超出情欲、利害、竞争和偶然之上。

【心灵咖啡屋】

一个半朋友

我爷爷给我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就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自然就会懂得。”

儿子先去了他父亲认定的“一个朋友”那里。对你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在正被朝廷追杀,情急之下投身你处,希望予以搭救!”这人一听,容不得思索,赶忙叫来自己的儿子,喝令儿子速速将衣服换下,穿在了眼前这个并不相识的“朝廷要犯”的身上,而自己儿子却穿上了“朝廷要犯”的衣服。

儿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关的时刻,哪个能与你肝胆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亲生骨肉来搭救你的人,可以称作你的一个朋友。

儿子又去了他父亲说的“半个朋友”那里。抱拳相求把同样的话诉说了一遍。这“半个朋友”听了,对眼前这个求救的“朝廷要犯”说:“孩子,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这里给你足够的盘缠,你远走高飞快快逃命,我保证不会告发你、、、”

儿子明白了:在你患难的时刻,那个能够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也可称作你的半个朋友。

那个父亲的临终告诫,不仅仅让他的儿子,也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交友的道理:你可以广交朋友,也不妨对朋友用心善待,但绝不可以苛求朋友给你同样回报。善待朋友是一件纯粹的快乐的事,其意义也常在此。如果苛求回报,快乐就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同时隐伏。

毕竟,你待他人好与他人待你好是两码事,就像给予与被给予是两码事一样,你的善只能感染或者淡化别人的恶,但不要奢望根治。当然,偶尔你也会遇上像你一样善待你的人,你该庆幸那是你的福气,但绝不要认定这是一个常理。

因为人生只有一个半朋友。

(转引自http://ping123456.bokewu.com/blog229695.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