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气的年轻人
(2013-11-18 08:18:07)
标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
分类: 农民生活 |
事例描述:
明轩今年21岁了,18岁就外出打工,但四年的摸爬滚打并没有让明轩成熟起来。在父母眼中,他依旧是个处处让人操心的孩子。四年来,明轩基本都是跟着别人跑工地。而且他在一个工地也呆不久,一年会换好几个地方,先后做过小工、瓦匠、粉刷工,带他出去的人都说他做事不用心,脾气倔,和同事相处也不好。每到年初,家人都得求着熟人带他出去,每次带他同去的人回来反映都很糟糕。家人因此对他又气又恨,骂他不争气,不懂事,脑子不开窍,枉费了大家花在他身上的心血。对于这一切,明轩也很痛苦,面对家人的责难,明轩总是低头不语。在他看来,家人都不理解他,他很烦工地上的事情,根本就不想干,也从来不去注意处理自己和同事的关系,同事对他的负面评价甚至让他觉得莫名其妙。
过来人支招:
在农村,很多男孩都会有这种情况。他们很少主动思考,对生活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生活着。因此,他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让家人操心。惹到麻烦了,总有家人善后;没地方干活了,总有家人费尽心思打点,而且他们也认为这一切理所当然。他们对外人的反应和评价也很迟钝,从不去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存在不足。
我曾经也是这样,直到该结婚的时候,才知道好口碑对一个年轻人是多么重要。在农村,媒人牵线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有个好口碑。结婚之后,我才突然醒悟过来,我要努力赚钱,让老婆过得不比别人差,于是自然而然就开始用心干活了。其实工地上的活没那么糟糕,和工友在一起开开玩笑,多留心有经验的老师傅怎么干活,时间一长,自己就能独当一面了。
心理师和你聊:
明轩背负着家人的责难和不理解,心里会有苦闷。他尚未形成责任感,对生活没有规划,也不关注别人眼中的自己,这又让父母难以接受。事实上,这不仅是他自身的问题,而且与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有关。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明轩与家人的互动模式。
从明轩角度讲
1.他要重新建立自尊心,也要关注他人的评价。明轩要抱着自我成长的态度去面对别人的“说三道四”,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进而逐步完善自我。
2.他要开始考虑自己的工作发展问题。频繁地变更工作地点只能给他带来一时的新鲜感或让他有理由逃避一些东西,比如糟糕的同事关系,笨拙的技术水平,但并不能让他得到积极的锻炼和成长,也不利于他扎实地学好一门手艺。
3.他可以和自己打个赌,尝试一下能否坚持在一个地方呆下去,并学到手艺。如果赢了,明轩就能更好地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如果输了,明轩可能需要认真反省自己毅力不够的原因。
从父母角度讲
1.要学会尊重他,并培养他的独立意识。给他一定的自主权和独立空间,让他感受生活的压力,这样他自然会有所思考和行动。
2.让他独立不是对他不管不问。当他遇到困难时,不是一味地责骂,而是依自身的经验给他一定的建议、方法,具体的事情让他自己去做,比如,告诉他可以找谁帮忙,然后让他自己去求助,而不要代替他去求助。
总之,明轩要自尊自立,父母要耐心等待,相信明轩会逐渐变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