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他人作嫁衣
(2013-11-03 08:58:21)
标签:
亲子教育教育 |
分类: 亲子教育 |
事例描述
阿倩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父母都很喜欢她。但是自从六岁那年弟弟出生,她就明显感到父母的疼爱几乎全都给了弟弟,常常忽略自己。她也能够理解父母,毕竟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很重的。为了不惹父母生气,她一直都处处护着弟弟,让着弟弟。初中毕业后,父母觉得她没有必要再继续读书了。同村有人在外打工,就把阿倩带了出去。阿倩现在已经二十一岁,算起来已经打工6年多了。她每个月都会把一半工资寄回家里,剩下的一半自己开支,偶尔还能存一点钱,这样的生活她也没有什么抱怨。但是前不久,母亲给阿倩打电话,说弟弟小学毕业要去市里上高中,生活费比较高,让阿倩多往家里寄点儿钱。阿倩本来也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却从同乡一姐妹那里得知自己弟弟花钱一直都大手大脚,还说自己姐姐在外边挣大钱。阿倩听到后哭笑不得。她也提醒爸妈要注意教育弟弟,但是爸妈却认为男孩子花钱大方一点没什么。眼看着父母如此宠溺弟弟,阿倩很气愤,她不想再往家里寄钱,不希望弟弟继续这样下去,她觉得这样是为弟弟好。但父母却骂她没有良心,知道他们没有能力也不肯帮忙。
过来人支招
我就是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有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哥哥。虽然他是哥哥,但是我从来就没有得到过他的保护和关心,他就是家里的霸王,我什么都要让着他,都不敢和他抢。我初中都没有毕业,父母就不让我读了,说是哥哥读初三了,要补充营养,买了很多补品,没钱供我读书了。我就这样莫名其妙辍学了。于是就和村里其他人一起出去打工,我工资有600,他们恨不得我寄回去601。还不许我谈恋爱,说如果要恋爱首先要跟男方说明,结婚的时候要准备多少彩礼,当然,这些彩礼其实也是我父母给我哥哥娶媳妇准备的。所以阿倩的处境和心情我太理解了。
没有办法,谁叫他们是我们的父母,生我们养我们,至少养育之恩还是要报答的。所以阿倩也还是适当地寄一些钱回去吧,多少都是个心意,也当是在报答他们。等以后结婚了,有自己的新生活了,慢慢就会忘记这些不愉快了。生活总是会向前的,阿倩要有信心。
心理师和你聊
在中国,尤其是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严重影响父母对生男生女的意愿。在中国的很多家庭中,像阿倩这样的父母还是很多的,所以,面对这样的父母和家庭,阿倩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适:
第一,阿倩一直很听话懂事,对弟弟也尽力照顾关心,这就已经做到了姐姐该做的了。面对弟弟的不懂事,花钱大手大脚,如果阿倩真的不想继续为他买单,那也丝毫没有过错,也无需有愧疚之心,因为从长远来看,这是对弟弟的成长有利的。
第二,面对父母的不理解,阿倩可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聊聊,让他们明白这样宠溺儿子对儿子一点好处都没有,只会害了他。如果父母不听劝,阿倩可以把往家里寄钱的数量适当减少。父母问起的时候就说明自己的意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态度并引起重视。
第三,阿倩自己在心里要有一个适应和接受的过程。如果父母执意要如此宠溺弟弟,并且自己无法改变这一事实,那么就不要多管了。管好自己就行,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自然要尽力报答,但并不一定非要用钱表达。所以往家里寄的钱减少也不要太有愧疚感。毕竟阿倩已经是成年人,也要有自己的生活,要为自己的生活打算,不要受这样的家庭束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