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亲子教育 |
分类: 亲子教育 |
爱动手的孩子
事例描述
小徐的儿子——浩浩今天6岁了,浩浩一直都非常聪明、乖巧。可最近小徐发现儿子的脾气越来越差了。他发现儿子在家里脾气暴躁,一不顺心就发火,有时候还摔东西,更严重的时候还动手打人,他主要的攻击对象就是奶奶。而奶奶对他非常溺爱,因此在他打奶奶的时候奶奶也不还手,还总是跟他乱着玩,这样浩浩的脾气就更大了。为此小徐曾对儿子大声呵责,可是作用不大,儿子依旧经常发脾气。小徐对此非常担心,因此跟妻子一同去儿子的学校了解一下儿子在校的表现,令他们吃惊的是老师却说儿子在学校胆子并不大,和其他的小孩都能和平相处,也不跟同学们打击、争吵,只是儿子不善于表达自己……小徐因此就糊涂了,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
“过来人”支招
小徐孩子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家里的老虎外面的兔子”,这类孩子的典型特点是在家很凶,在外很胆怯。这样的孩子一般都相对内向,没有很好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这时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能够明白孩子情绪背后的声音。
当我的孩子脾气不好,对我发火时,我通常会先蹲下身来轻声问问我的孩子:“愿意告诉妈妈,是什么事情让你生气吗?”。或者先让孩子把情绪发泄完,然后亲亲他,抱抱他,并问孩子:“愿不愿意告诉爸爸妈妈发生了什么,让我们家的小兔子变老虎啊”。切忌在孩子愤怒的时候去掌控他,更不要惩罚性的如“你天天发脾气,妈妈就不爱你了!”。然后,我会选择等孩子平静下来的时候,跟他一起讨论,发脾气有什么坏处,告诉他还有一些方法比发脾气更好、更有效。
心理师和你聊
“家中之王外面之兔”这类孩子发脾气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表达情绪的渠道和方法,在学校的小同学,没有人会让着他,自然也没有人会接受他的脾气,为了获得与同学玩的机会,他甚至需要迁就别的孩子的脾气。这样,孩子的负性情绪没有出口,家庭成为他情绪的宣泄口,因为在家庭中发脾气,打妈妈、摔东西是没有后果的。
此时,父母、家人就应该帮助孩子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一,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体察自己的情绪。例如:当孩子因为与同学冲突而不开心时,问问孩子:“是因为什么事发生冲突?这件事发生时你的感觉为什么这么难过、生气?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开心起来?”让孩子承认自己有负面的情绪,学着体察自己的情绪,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第二,培养家庭幽默感。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可以幽默地说:“我家的小兔子要发老虎威了!”妈妈可以装做吓倒了的样子,“我被宝宝吓倒了!”这样轻松幽默的气氛会使孩子放松下来,而且使脾气在春风化雨中化解了。
第三,教会孩子与人相处的办法,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交往,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如果孩子过于腼腆也不要强求他去和别的小朋友玩。更不能指责他胆子小,而要先陪伴他使他逐渐适应。例如:可以先让孩子在家招待小客人等,使孩子在安全自然的环境中学习交往。
第四,建立家庭界限,让孩子在家庭中懂得必要的限制。他的行为如果超过某种界限,则是绝对不允许的。同时留有余地,如好宝宝计划,一是当孩子不发脾气时的即时奖励,可以划星星,以星星兑换孩子喜欢的物品;二是提出两种以上的方法,让孩子选择。例如:当孩子摔东西时,可以问问孩子是愿意把东西摔坏没有了呢,还是把东西放在手上打两下,小发点呢,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