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第一反抗期
(2013-03-24 10:06:59)
标签:
亲子教育教育 |
分类: 亲子教育 |
事例描述
小霞的孩子贝贝今年四岁了,前一段时间因为自己和丈夫的打工太忙没有时间,便把贝贝送到了爷爷奶奶家。一周前,小霞和丈夫接贝贝回家,发现贝贝变得十分不听话,不愿意回家要一直住在爷爷奶奶家,小霞并没有太注意,认为可能是孩子在爷爷奶奶家住习惯了,接回家过段时间就好了。
孩子回来后变得十分喜欢吃糖,一直央求小霞给他买糖吃,不买便不吃饭以示抗议,小霞拿他没办法,只好对儿子说要先吃饭才买糖,贝贝这才吃了饭,在霞的多方了解后才得知这是住在爷爷奶奶家时养成的恶习。前两天贝贝玩耍时不小心打翻了鱼缸,小霞责问他时,贝贝坚持称不是他弄翻的。小霞感到十分生气,也很无奈,她觉得是爷爷奶奶把贝贝宠坏了;贝贝也感到十分委屈,认为妈妈不如爷爷奶奶疼他。
小霞仔细思考贝贝从爷爷奶奶家回来后的种种表现,真不知爷爷奶奶太宠爱这个小孙子是该喜还是该忧?面对被宠坏的贝贝,小霞更加困惑。
“过来人”支招
小赵的儿子曾经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他的做法就是先将孩子从父母那接回家,由自己照顾,并且在之后的生活中渐进地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
针对孩子爱吃糖的问题,小赵的做法是:①说理。告诉孩子糖果虽然好吃,但不能多吃,吃多了会蛀牙,牙齿会很疼很疼,还可能要去把牙医拔掉呢;②把糖果藏起来。用其他事物分散孩子注意力,逐渐减少孩子对糖果的依赖; ③自觉性的培养。如果孩子能做到一天不吃糖果,给予适当的夸奖。并重复告诉孩子“你这样做,妈妈很喜欢,你的牙齿也变得健康起来了。”;④培养刷牙的好习惯。每天刷两次,爸爸妈妈做好榜样。并且可以与孩子商量好坚持多久,能获得哪些奖励。
心理师和你聊
其实贝贝的这种行为不全是因为被爷爷奶奶宠坏了,还因为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这是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阶段。突出表现为: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制止,就容易产生说反话、顶嘴的现象。这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期,父母教养态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因此父母应该做到:
第一,与孩子有足够的交流。与孩子进行交流时不妨试试以下做法:
①多使用选择性的语句。如周末妈妈想带孩子出去玩,为了表示尊重,妈妈问“宝宝,你想去哪儿玩啊?”这会让宝宝有点不知所措,一时回答不上来内心会有点受挫,如果妈妈用选择性语句问“你是想去公园还是动物园呢?”这样不仅为宝宝设置了一个界限,并且给了他选择的权利,让他觉得你尊重他。
②尽量使用肯定句。如想要孩子拿杯子的时候小心一点,你可以说“轻轻地拿起那个杯子”,而不要说“不要把杯子打坏!”。尽量告诉孩子要去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做什么。
第二,给孩子立规矩。四、五岁的孩子渐渐的就能够了解一些规则和行为后果之间的联系了,此时就可以给孩子适当的制定一些规矩了。在制定规矩时,家长不妨多注意以下几点:
①给孩子树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她遵守,反而会让她糊涂。虽然家长讲的道理也许孩子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家长平和的语气和尊重他的态度,却会让他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
②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不能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所有的规矩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父母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