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缠论束缚(二):走势的多义性
(2019-10-15 20:12:37)在缠论中,对走势段进行不同的组合,使其对市场状态呈现出不同的释义,被称为走势的多义性。而在实际分析中,多义性这个东西搞糊涂了太多人,而且在缠论后面大盘线段分析中,缠师也多次变换线段的组合方式,不断变化的对线段进行组合,去解读市场,实际上,本人觉得这种多义性完全没必要。
首先,多义性之所以成立,是因为走势满足结合律。而利用结合律不断变换着对市场的组合方式,目的是以期找到一个更加清晰的组合来给我们提供买卖点,而功力就体现在是否能够在各种不同的组合中,快速对这些多义性组合进行全面把握,然后找到一个最佳组合。
其次,在实际组合过程中,一个难点就是对两个中枢的中枢扩张组合的灵活运用,这点确实难倒不少人,搞晕一大片。
究其根本,多义性必然存在,在走势划分过程中,没有唯一,但一定有最佳组合。
依据多义性,对走势的分解,缠师提出了两种分解方法,同级别分解和非同级别分解。同级别分解,允许盘整+盘整的形式,而非同级别分解,盘整+盘整必然形成更高级别的中枢。
在实际走势中,同级别分解就很难应用起来,一遇到剧烈波动的走势,某级别的同级别分解就很难做下去,特别是在个股中,一个1分钟的上涨,很可能接着一个30分钟的下跌,该怎么做同级别分解?而非同级别分解,首先要通过组合,通过中枢扩张或者9段扩展让大级别中枢成立,之后走势如果形成更大级别中枢,再把前面走势借用的部分还给前面,以保持走势类型的完整性,实际中,单纯使用非同级别分解,也存在问题。比如某些线段类趋势,完全可以通过非同级别分解组合成1分钟趋势,但为什么不呢?因为线段类趋势是同级别分解,此时使用同级别分解更加方便。
上面内容是否说晕,完全没关系。你只要知道缠师所说:走势分解、组合的难点在于走势有级别,而高级别的走势是由低级别构成的,处理走势有两种最基本的方法,一种是纯粹按中枢来,一种是纯粹按走势类型来,但更有效的是在不同级别中组合运用。
而使用我这套方法,并没有这样的走势分解问题,所有人只要学会,那么分解的结果一定是一样的,而且一定是最贴合市场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多义性的各种组合中,我的这套原则自发的选择了最佳的组合方式,直接过滤了其他各种不足以反映市场最佳状态的组合。这也是为什么,在使用这套方法过程中,大家会觉得十分简单,但是又十分有效的原因。
而且由于定级别和转级别具有明确的原则,这也导致了在我这套分析系统下,一个30分钟的上涨完全可以通过一个1分钟的下跌将走势转到60分钟去,这跟缠论中连接同级别中枢走势段可以是次级别以下级别的走势类型异曲同工。
换句话说,走势也天然的在我这套分析系统中自然而然的使用了同级别和非同级别的综合运用。
如果你一眼就可以看出最佳的组合方式,走势也自然而然的呈现出最佳的分解方式,那么又何来走势的多义性呢?
正如缠师所说:在一名能充分直观的阅读者眼里,多义性是不存在的,而当这种最明锐的直觉还没出现时,对走势多义性的分析依然必要,因此也必须继续。换句话说,如果玩不了超逻辑的游戏,那只能继续在逻辑的圈子里晃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