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感觉日日冲凉越来越应付公事,时长五分钟已经很对得起自己了。淋湿了抹上一遍浴液,冲干净完事。更可怕的是儿子冲凉时间更短,严重怀疑他也就是跟水闪了一个吻,就着急忙慌地往外跑。
儿子四岁就自己洗澡,如今快十岁了,每次还是落汤鸡一般光溜溜的冲出来,弄得满地水渍。从头至尾不知道有没有一分钟,我怀疑地问,“你打肥皂了吗?”虽然答案总是肯定的,但还是似有似无地闻到他头上的汗臭味。宁信是自己心理作用,不想怀疑儿子的诚信。
在洗浴这个问题上,北方人和南方人真可谓是大相径庭。首先称呼就不同,北人称为‘洗澡’,南人称为‘冲凉’。北人洗澡,无论泡浴还是淋浴时长最少半小时,南人冲凉也就十分钟。
有人会问,
北方人淋浴半小时要用去多少水啊?浪费。其实不然,须知北人洗澡并非天天必洗。除了夏日勤快些,秋冬日里大多一周一次,最多一周两次。因着天干物燥,气候寒冷,洗多了身体油脂遭破坏,皮肤就越发干,甚至会脱皮、发痒。
那么,北方人洗个澡为何需要这么长时间?北人洗澡也算是大工程,首先头发要用洗发水洗两遍,身体则先用肥皂擦一遍,意在洗掉油脂。然后进入重要步骤,就是搓澡。就只搓澡这一步有人就需要半小时,从头到脚的皮肤用搓澡巾搓一遍。搓下的‘泥’就是成就,所以有一种说法,人类是泥做的,无论你什么时候搓,都能搓出泥来。搓完皮肤白里透红,感觉清爽、干净,一身轻松。
记得小时,北方家庭一般不装热水器,北方人喜欢去公共澡堂。大型澡堂男女各设浴室,随来随洗。小型的,浴室只有一间。一周里,男生一三五,女生二四六。冬日里,澡堂热气十足,热水从龙头里不间断地哗啦啦地流,雾气腾腾,热气让毛孔全开,感觉犹如蒸了个桑拿,搓得格外干净。记得,以前有个特别不爱洗澡的男同学,一到冬日,脖子和脸的色差太大,遭到大家的一致嫌弃。偶一日,洗干净了,原来也是个白净俊朗的美少年。
冬日洗完澡,最怕出浴室的门。一推开潮热浴室那扇厚重的门,冰冷空气瞬间虎豹扑食一涌而来,本来喷张的毛孔瞬间闭合,身体控制不住地打哆嗦。换上干净衣服出得门来,必须给湿漉漉的头发套上绵帽子,否则,回家头发必定被冻住,冻的冰一般硬邦邦的头发也算奇观了。
北方的澡堂一般都有专业搓澡工,我记得,那时搓一个人只需2块钱。搓澡可是个力气和技巧结合的活儿,太大力,被搓者疼得嗷嗷叫,太小力又怕别人嫌搓得不干净。
如今,‘公共澡堂’早已改名‘洗浴中心’,成了休闲交际的地方。洗完观个影,吃个自助餐,各种按摩服务大行其道。当然,北方人现在也不去公共澡堂了,毕竟越来越注重隐私了的。要说个人卫生习惯还是南人要好得多,必得每日洗。这样的烈日,不洗粘乎乎地怎得安生。
冷地之民多洗澡不频繁,据说欧洲人更加不爱洗澡。他们不爱洗澡的传说由来已久,可追溯到中世纪,甚至号称‘千年不洗的欧洲’。只有在修道院忏悔的时候才给冷水浴以示惩罚,或者为治病才洗澡。于是他们发明香水,以此掩盖体味。 我猜他们更加不会搓浴,一身茂盛的体毛,若果搓起来,不都打结成毛球了。突然无来由地想起幼时出游,同行熊孩子好奇地上去拔欧美男性金灿灿的腿毛,还好是个温和的男人。
话说,我们在上古西周时期,淋浴礼仪就已形成。先秦《礼记》上书,“三日具沐,五日具浴”。也就是‘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洗澡’。其后更是官府都有洗浴规定,大约5日一假,称为“休沐”,让官员们好好洗澡。
北人粗犷,三日一洗;南人细腻,一日三洗。追求精致生活之人,更要来个花瓣浴、盐奶浴。瞬间身心舒适,生活多彩了,洗浴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我个人觉得,洗浴,入乡随俗也好,坚持习惯也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便就好。
世界越来越大一统,无论北人南人,亚洲欧洲,大家也都差不多了。科技带来便利,人人都会每日一洗。对于北方人的搓浴,现代专家也给出了科学的意见,事实上,北方人觉得脏的这层泥,是人类每天新陈代谢产生的脱落细胞和身体分泌的油脂,不但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防止营养物质和水分的流失,不搓也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