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是儿都治爷。"
这话我找不到出处,换种说法就是"无仇不成父子",这话出自《封神榜》里。鄙深以为然,随着儿子的长大,矛盾开始显现了。父子矛盾恐怕是家庭矛盾中最突出最难解的问题了,虽说家庭矛盾起因无大事,鸡毛蒜皮却又难说不伤感情。即便是小矛盾,不加疏导或许会集腋成裘,由量变发展成质变,悔之晚矣。虽说生活原本就是一地鸡毛,但也无处不需要智慧和热情。
话说老黄因病在家休息了两日,竟演绎出家庭生活新气象。平日里忙碌无休,他和儿子朝不见,晚不聚。一早儿子上学先走了,晚上要睡了他才回来。虽说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陪伴得少固然是一种缺失,却也安宁,万事都是双刃剑。老黄突然赋闲在家,又赶上儿子放假,低头不见抬头见,时时刻刻粘着倒反而不适应了。
爷俩连着两天发生两次激烈冲突,不可谓频率不高。二人第一次开火非为别事,竟然只是看电视争遥控器。这还是有史以来我们这个家庭第一次因看电视引发的战争。我一直认为老黄是个好商量的人,每次只要我提议看什么节目他总会痛快地让贤。最近他怕是到更年期了,画风突转。更年期遭遇叛逆期,电光火石一个比一个凶。风暴来得太突然,我还真的有点儿不知所措。幸好儿子让步进屋看书去了。
我迅速跟进,一番苦口婆心,为了能让儿子去给老子道个歉。其实谁是谁非他们自己心里明镜一般,只是需要一个先服软的给个台阶下也就融洽了。低头的人似乎只能是儿子,显然无论对错从人义上讲必须他先道歉。但类似的事接连着发生,认真想想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人都任性。《礼记礼运》里说,“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父慈子孝,父慈在先
。总要求一个孩子低头道歉似乎又有失公允,父恩大过天没错,但也不能完全不讲理。
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强烈,顺从性减低,不好控制,家庭教育和日常相处既是考验家长智慧也是增长孩子能力的时候。“知错认错,知错能改”也是最基本的人格特质。是非观念孩子在小学时期基本已经建立,道歉与否还有个面子问题。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崛起,面子问题确实影响每一个人。骄傲,自尊,叛逆都是引起孩子道歉难的原因。孩子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还不成熟,更是容易受暴怒情绪的传染,如果家长越大吼大叫发脾气,孩子越不会道歉。固执一点儿的孩子宁死不屈的那股劲儿堪比共产党员。
别说孩子,承认错误诚心道歉作为一个成人都需要莫大的勇气。道歉不止是知错,最重要的是要勇于承担后果,孩子因此产生不安全感,自然会感到畏惧。鼓励孩子知错能改,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无论是谁对谁错,都应及时纠正。家庭教育,化解矛盾,来自家长的道歉也必不可少。父母并不因为向孩子道歉就丧失了尊严,反而会换来更多尊敬。来自家长的道歉不仅融洽家庭关系,更是一种示范。正如俗话所说,“若要好大敬小。”孩子会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心,爱,理解和尊重。
让孩子懂得孝道很重要,同时孩子更是一个需要被尊重的个体。
男性天生的掌控欲和自信使得父子之间更难协调,但冲突必定带来成长。父子关系,一方面有爱,一方面又免不了对抗,本身就是一种矛盾的存在。这种对抗正是孩子成长的体现,说明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家庭教育就是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教导孩子道德规范和人义之道。
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就是通过平凡的生活细节来展现出了父子之间的情感变化。生活中,父子关系趋向成熟必定需要经过几个阶段,起先孩子都会将父亲视为偶像;但当孩子自我意识建立后会渐渐表现出不和;随着孩子的成长家庭话语权的增加矛盾会渐渐淡化;直到孩子成熟才能慢慢转化为理解和接受。有的时候非得到有切身体会不能理解,很多孩子要等到成家立业了自然就会明白父母,理解父母。教育需要更多耐心和示范,而生活就是在磨合中变得越来越紧密。
家庭是一个整体,需要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家庭和谐最重要是平等,包容和尊重。家庭教育更要基于人性,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体会爱,懂得爱和包容。教导孩子道德观,而不是争长短更不是争尊卑。解决避免矛盾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抱着友好的心态沟通。爱你不止深藏于心,更要善于表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