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语学习和民族认同

(2018-04-23 11:44:37)
标签:

杂谈

育儿

教育

分类: 育儿
双语学习和民族认同



      最近一段时间带儿子去图书馆发现儿子只会借中文书籍,英文书不借或只是敷衍一本。并且从他的言语中也有发现他对英文的畏难情绪,其实儿子的英文成绩一直不错,并且也有上英文课外补习课程,所以一段时间以来我并没留意或者说并没重视他的英文学习。

     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很多人都是反应中文比英文难学,并且普遍新加坡年轻人英文程度很好,中文比较差。新加坡年轻人的华语程度常常被诟病,因此我对孩子华文学习的要求比较严格也比较重视。但如今看到儿子的偏科状况不免担心,甚至怀疑我是不是有些矫枉过正。

     其实我之所以更重视儿子的中文学习,除了成绩还基于更深层次考虑,那就是培养孩子的民族认同感。现在很多人批评新加坡华人忘本,其实这种看法很片面。说实在的新加坡华人对华人文化的传承和认同不比中国人差,甚至有过之无不及,特别是老一辈新加坡华人,坚持中华传统,沿袭华人文化。但是概念不能混肴,他们确实不是中国人,他们只是华族。而且就民族认同这个概念对新加坡人来说其实是有其复杂性的,比如,峇峇娘惹也算华族,但他们是和马来人的混血。在文化上更受到马来文化的影响,有的人甚至不会华语,只会英语和马来语。

     自打儿子上学以来,我为了引导孩子对中文的兴趣都在鼓励孩子读中文书看中国历史题材剧。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是双语教育,除了英文,母语也是主要科目。但为什么大多数华人的华语说得不好,现在年轻人尤甚,中英夹杂的表达方式成就了新加坡一种新语言。其实这种状况不难理解,问题出在用得少。新加坡社会用语还是英语,工作,交往都是英语,甚至60%以上的家庭也是英语。一种语言使用频率少自然不会很精准,就像中国人学英文,英文也是主要科目,但除了应付考试到头来还是用不好,问题就出在用语机会少。

      说来语言是民族基础,学不好自己种族的语言何谈传承,特别是海外华人,没有种族认同,根就没有了。在使用母语的基础上学习多种语言,了解多种文化其实对孩子们来讲会产生很多优势。比如能够提高孩童的各种能力,提高他们的交流,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甚至锻炼思维和逻辑性。语言能力强就能更好的理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学习一门语言和学习多种语言其实一样,关键还是多读多听多写,缺一不可。

      在新加坡官方语言就有四种,国情使然,更是要掌握好语言这把工具。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实在是缺一不可。对于孩子这种语言偏科状况确实应该及早发现及早纠正,学好一门语言最重要的还是是学习兴趣和学习环境。最怕的是结果很尴尬,中文没学好,英文也不行。

      儿子学校的教科书我大致看过,基本上华文教科书学习内容十分简单基础,英文就要求高很多,再加上数学、科学,甚至是体育和艺术课等等都是英文教学。当初也是基于这些考虑我才会更加重视他的中文学习。但实际情况显示,儿子自身对中文的兴趣比较大,英语除了上课学习和日常交流他也不想深究。虽说他在学校英文成绩似乎并没因此落后,但对长远学习目标来说学习态度并不是很积极。如此在孩子日常学习中,家长就要做好协调引导,不使孩子过于偏科。以免导致木桶效应,让我们的努力付之东流。对孩子的这种现象要及时提醒,鼓励好的,加强差的,树立孩子的学习信心,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