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喜不报忧对以后会有哪些影响?

标签:
健康心理 |
分类: 心理百态 |
报喜不报忧的性格,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对自己的父母家人,是不是什么事都该通报商量?现在很多在外工作的年轻人都是这样,对家里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即使自己面对再大的困难,也不愿意找别人帮忙。就算自己无法解决困难,也愿意承担相应的后果。这种人会有这样的性格,跟童年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这种性格因为父母的忽视所造成的。
不敢接受别人的爱:
心理咨询:孩子在童年时期没有享受过父爱和母爱,内心就会变得非常的脆弱。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渴望一直被爱,但是父母却不能满足。当孩子长大之后,就再也不敢去接受别人对自己的爱,甚至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在别人的眼中这种孩子是冷漠的无情的。
越来越自卑:
当孩子缺少了父母的陪伴之后,就无法体会到父爱和母爱逐渐就会产生一种自己被遗弃的感觉,导致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在别人面前都会抬不起头来。而且不敢与别人讨论与自己父母有关的话题,当孩子长大之后就会变得不敢接受别人的夸奖,变得特别的懦弱。第二,不敢接受别人的爱。孩子在童年时期没有享受过父爱和母爱,内心就会变得非常的脆弱。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渴望一直被爱,但是父母却不能满足。当孩子长大之后,就再也不敢去接受别人对自己的爱,甚至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在别人的眼中这种孩子是冷漠的无情的。
心理咨询师:对孩子来说,家庭也是一种环境。当小班孩子向父母“报喜又报忧”时,许多父母会听到好事就高兴,听到坏事就责怪。为了讨父母喜欢、避免父母训斥,孩子就会多讲好事,少说坏事。这样,“报喜不报忧”也就成为处于成长过程中孩子适应社会环境的自然反应。可见,对孩子的事我们不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好恶。
沟通能力,变差,父母不去陪伴孩子,孩子在生活当中自然就没有了倾诉的对象,孩子慢慢就会觉得没有人愿意听自己的心里话。所以无论他们是开心还是难过,孩子都会把话憋在心里,不会选择和别人诉说,等到孩子以后长大了,离开父母后也变得不敢与别人沟通,自己遇到困难之后也不会选择告诉别人,父母想要锻炼孩子,独立固然重要,但是父母的爱,对于孩子来说是一切的根本,只有让孩子感受到爱,孩子才会变得勇往直前!父母小小的一个举动看上去不起眼,但是却会对幼小的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样的影响等到孩子长大后便会显现出来。坚强的孩子不只是外表坚强,而是内心也同样的坚强,报喜不报忧的孩子,他们的内心其实是脆弱的,这种懂事的表现事实上会让孩子承受更大的压力。所以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够在孩子童年时。多去陪陪他们,哪怕只是常常带着孩子在外面晒晒太阳,也会让孩子内心感受到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