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有求必应的危害,家长应如何正确对待孩子?

标签:
健康心理育儿 |
分类: 杂文系列 |
面对孩子,面对“手心里的宝”,很多父母疼爱都来不及,哪里还舍得下狠手教育。但一次次的纵容,换来的不是懂事的乖宝宝,而是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熊孩子”。关键问题是,等熊孩子长成破坏性更大的熊大人,毁掉就不止是自己,还有别人的家庭,甚至社会的秩序。
对孩子有求必应的危害:
心理咨询师 对孩子有求必应无疑是存在着巨大的危害的,这危害是针对孩子的危害,也是家庭的危害,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对孩子有求必应的危害有哪些。请家长们认真看一看。
1、有求必应,不利于“自我”的成长,应让孩子经历必要的心理冲突
一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人格中只有本我这个部分存在,不存在自我和超我,后两者都是后天逐渐形成的。自我是在本我的基础上产生,并在本我与外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价值在于协调本我和外部世界的矛盾冲突。自我一旦成长起来,就会成为人与外界的中介。
从人格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孩子的要求,家长切不可有求必应。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合理,需要理性地、坚决地拒绝之,这样孩子才会经历必要的心理冲突,进而唤醒“自我”的发展过程。
2、特殊照顾,不利于正常的社会化,应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
孩子虽然弱小、金贵,但从整个家庭的结构来看,却是个普通的家庭成员,如果一直生活在特殊关照之下,长此以往,很容易让他们获得这样一种意识:在这个家里,我就是一个中心,大家都应该围着我转,我的意志就是他们行为的指南,想要什么,他们就应该给我什么,如果不能满足我,我就可以跟他们闹。
心理医生:果真如此,则孩子虽然成长得衣食无忧,身体健康也许不会出什么问题,但就他们的社会化进程而言,却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3、挫折缺位,不利于缩短社会适应期,应让孩子经历必要的困境
当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想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时候,家长其实在无形中就给他这样一种教育:生活中是没有挫折的;不需要付出努力也能有所收获。显然,这样的“教育”过程,已经人为地去除了生活中的挫折,难以让孩子见识生活的本来面貌,也剥夺了孩子对抗挫折的机会,不利于他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增强抗挫折能力。
家长应如何正确对待孩子:
心理 对孩子有求必应的危害的是巨大的,对孩子有求必应更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家长要避免对孩子过分的关心,过分宠溺,那么,要怎么做呢?
1、不有求必应
围绕孩子转,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这样只会让孩子进尺得寸。当孩子提出各种要求时,父母一定要慎重考虑,合理的就满足,不合理的要硬起心肠拒绝他。
2、不过分保护
孩子只有脱离了大人的庇护,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勇敢的探索。因此,家长要勇于把孩子推出去,让他们走出家门,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尤其是夏令营之类的,能够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和意志。同时,父母应该鼓励宝宝自由地探索和研究,比如在家里为宝宝单独开辟一块场地,里面有安全标号的柜橱和抽屉,可以让宝宝随意去探索。
3、不包办代替
父母应该放心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事事都包办代替,这样才能促进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提高,养成独立的好习惯。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是爱情的结晶,正因为如此,更不能对孩子有求必应过分宠溺,真正的疼爱是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生存的本事,为了孩子能更好的生活,家长们切记不能对孩子有求必应,要正确教导。
后一篇:为什么那么没自信?如何增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