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前往白门庙游览,在闽安公交站下车,步行百步至码头候渡,隔江对望,长乐方向横亘一座大山,像苍龙自天外由东向西逶迤而去。船过金刚腿,处于云封雾罩的白门庙风景区好似仙山琼阁出现在眼前。
在石龙村坑口上岸,就进入郑和公园园区,通往白门庙的道路有三条,两条是石板古道,一条是新开的盘山公路。我们抵临景区头门,只见门联上书“云辟九霄石龙山胜迹,阶登千级白门庙奇观”,感到此乃形胜之地,气势非凡。头门进去,为白门庙的第一块独立的景区,这里拥有殿宇、亭台和井泉之胜,集中有苏神王銮殿,乐闲堂(戏院)、月潭岩、仙泉井、怀恩亭等古迹,因地形关系,景观布局紧凑,建筑物也以典雅富丽取胜。碑载,圣殿建于明崇祯戊寅年(1683年),清道光甲申(1824年)重修,今天所看的建筑物乃上世纪90年代初重建。殿前竖有一对盘龙石柱,殿左有报恩亭、武圣井,殿右塑有马夫和神马。大殿供奉主神苏护将军(妲妃之父),传当年将军曾奉命镇守白门,郑和、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等四位民族英雄到闽安布防时都曾到这里拜谒,以表敬仰之情。
白门风景最佳之处在狮岩,再登二百级石阶,拾级而上,只见磴道两边怪石累叠,花草茂盛,虫鸟争鸣。在扶正门举目,左边呈红色的建筑物是仙姑殿和临水宫,右边呈黄色的建筑物乃观音阁,这里的亭台楼阁都面朝闽江,背倚狮岩,视野广阔。在观景台之南向,有一块摩天峭壁,不知是上天哪位神工操鬼斧,硬是劈出一扇大石门来,因岩石颜色略呈灰白,誉称白门,门前因建有仙姑庙,白门庙因此得名。再看门下,横裂一缝,宽三四尺,长三四丈,人要匍匐方能入内。中间有一石罅,终年不涸,老百姓说此滴泉乃石龙“龙津”,富含稀有微量矿物质,喝之能延年益寿。白门左右还有两个耳洞,传为白鸡小姐和朱大姐当年修炼处,故称仙姑洞,传此洞曲折幽深,早年还能通到连江。两洞中间建有石亭,方柱上刻有“维名青山增秀丽,松风月影添光辉”句,此联专为纪念旅美侨胞郑维松先生慷慨献资数百万修复景区而立,因嵌名奇巧,对仗工整,令人过目难忘。
玲珑雅致的仙姑殿建在高耸如门的岩屏上,殿内烛光闪闪,殿外香烟缭绕,此殿供奉白仙姑,据传,她乃玉皇大帝第三谊女儿,在灯光映射下,凤冠霞帔的白仙姑显得无比雍容华贵,仪态万方;附祀的有何、魏、林诸位仙姑,她们都是优秀女性,因羡白门庙风光殊秀,都择此宝地修炼以求超凡脱俗,所以一个个都是柳眉凤眼,呼之欲出;更有殿前分列两旁的巾帼,八部将每人手执兵器,栩栩如生。白门庙石景多,仅在观景台就能看到目莲背母、状元帽、朝天狮、马鞍兜、牛头石、鳄鱼石诸景。其中“双狮戏球”由三座山包组成,双峰天然毕肖如猛狮,一峰浑然似圆球。
白门庙还有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若去认真挖掘定有收获。
■王祖麟/文 俞建国/图
长乐航镇郑和广场和航书院之间的登山道上山,见路旁有很多现代摩崖石刻。走过风雨桥沿石阶上山,穿过茂密的树林到山顶,在大石坡上建“集贤亭”供游人在此观景和休息。走下大石坡到水泥路向北,由土地庙侧,石坂路下山,经水库到白门庙。此处有:白门岩壁、仙姑洞、武圣殿,风景优雅是休闲之处,下山到坑口金刚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