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泰囧》:冰淇淋和按摩椅

(2013-01-08 09:28:29)
标签:

娱乐

《泰囧》:冰淇淋和按摩椅

 

★郭松民

 

“一黑到底”的《泰囧》近日已冲破11亿票房,有业内人士预测,《泰囧》终将打破《阿凡达》创下的13.912亿元的票房纪录。一部成本仅3000万的小片创下新的票房奇迹,不仅带动光线传媒股票一路看涨,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心:《泰囧》为什么这么火?

 

著名电影理论家戴锦华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有的电影是眼睛吃的冰淇淋,有的电影是心灵坐的沙发椅,有的电影是用肌肉看的,有的电影是用头脑去看。”我觉得这些比喻都很贴切。《泰囧》的热卖,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既是“冰淇淋”,又是“沙发椅”,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按摩椅”,但肯定不需要“用头脑去看”。

 

冰淇淋什么味道?又凉又甜,如果是奶油冰淇淋,还会有一股浓浓的奶香味,人人都爱吃。《泰囧》就是这样一客奶油冰淇淋:其中充满各种善意的小玩笑、阴差阳错的巧合、无伤大雅的恶作剧,又凉又甜。而其中的奶油,则是王宝对患病母亲的感情,以及徐朗最后对家庭、亲情的回归。

 

影片的两个主角,徐朗是商务精英,冷静理性,目标明确。王宝则是一个卖葱油饼的小店主,淳朴善良,懵懂无知,热情过剩。他们两人身份与性格的张力成了许多笑料的来源:比如在机舱里,徐朗需要最后一分钟接受助手发来的“老周”所参禅的寺庙图片与地址,但旁边的“宝宝”坚持认为应按照规定关闭手机,并毫不犹豫地召来了乘务员,徐朗的无奈与窝火,“宝宝”的认真与执着,就激发出爆笑的效果。再比如,他们在泰国一路奔波,终于来到了一家可以上网的旅店,徐朗迫不及待打开电脑接受邮件,孰料图片刚打开一半,却被急于享受泼水节快乐的宝宝从楼上兜头泼下一盆凉水,电脑短路,屏幕化为一团漆黑,此时徐朗的极度沮丧,宝宝的满脸无辜,更让观众“笑出了腹肌”。导演徐峥说:“囧神组合就是一个经典的喜剧模式。”的确,喜剧是有规律可循的,104分钟的影片达到了平均5分钟一次爆笑的频率,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在影片的最后,宝宝的“女朋友”范冰冰闪亮登场了,她和宝宝亲密接触并合影——这是这客名叫《泰囧》的冰淇淋上面最厚的一道奶油,所有的观众无不感到心满意足,回味无穷,走出影院时还啧啧连声。

 

不过,《泰囧》的火爆,单靠笑料还不能支撑的,冯小刚的《一九四二》也有很多含泪的微笑,但票房并不理想。在我看来,《泰囧》不仅是一客冰淇淋,还是一张舒适的心灵按摩椅,让喜剧电影的主流观众——城市的白领以及屌丝们,都被按摩的浑身通泰,十分舒服。

 

《泰囧》是一部商业电影。商业电影的特点是不挑战社会的主流价值,因为社会的主流价值是为大多数人所分享“共识”(尽管这种“共识”很可能是被媒体等灌输给他们的,并且实质上反对他们自己的利益)——挑战这种“共识”会让大多数人心理上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进而遭到恶评,最后影响票房。

 

所以,成功的商业片一定要和社会主流价值形成共鸣,也就是要和主流观众形成共鸣,让他们在观影过程中证实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最后更加认同、甚至崇拜自己。《泰囧》在这一点上就做的非常出色。徐朗是一个典型的“白骨精”,其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应该被多数城市白领所认同。在影片中,虽然他不断地被宝宝所折腾,不断因此而出糗,但却不会让观影的白领产生任何的不舒服,反而强化了白领观众们智力上的优越感。

 

比如影片一开始,宝宝拿出自己的泰国行的计划,第一项居然是印度的泰姬陵,这一细节一下就把徐朗置于一种精神和智力上的优越地位。影片开始不久,徐朗发现自己手机里已经被竞争对手高博偷偷装了定位软件以便跟踪,于是便把它塞进了宝宝的背包,企图玩一个金蝉脱壳,没想到却被一心助人为乐的宝宝给送了回来,由于宝宝对徐朗的整个计划浑然不觉,所以他虽然让徐朗遭遇了挫折,但却让徐朗显得更加聪明。再比如,宝宝一出场,就手捧一盆仙人球,声称这是一棵健康树,要把它种到泰国的寺庙里为母亲祈福,最后这个仙人球不出所料的刺到了徐朗的光头上,尽管徐朗因此狼狈不堪,但宝宝对“健康树”的迷信其实更加可笑,所以这一桥段不仅不会让城市精英们产生心理上的挫折,反而强化了他们的精神自信。诸如此类的桥段还很多,但套路基本如此,城市精英们在观影时精神得到了一种泰国SPA式的按摩,舒服无比,因此也就原谅宝宝的“二到无穷大”。

 

王宝强饰演的宝宝也很适合主流的口味。他本是一家葱油饼店的小店主,生活在社会底层,但他快乐地、十分享受地接受了自己的处境与地位,没有任何不满和怨言,他全盘接受、甚至狂热地拥抱了主流商业文化:他把头发染成恶俗的金黄色,他照相的时候比剪刀手不堪到爆,他和他从未露面的妈妈都是范冰冰的追星族“冰冰棒”……

 

宝宝是这样一种人:无论生活怎样对他,无论社会地位如何,都心满意足、开开心心地接受,这样的人,不会让任何人感到威胁,也不会让任何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虽然宝宝手不离仙人球,但他自己,却真的是一朵装点现实的牡丹花。

 

更重要的是,宝宝幸运的结局还传递出这样一种暗示:只要你按照社会的主流价值去生活,辛勤劳动,没心没肺,甘做“阳光快乐的2B青年”,你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奖励:范冰冰会神一样的登场,让你惊喜到下巴脱臼,你甚至有机会为只着泳装的范冰冰抹油按摩。

 

宝宝的形象,不能不让人联想到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那位著名的阿甘,虽然他的智商只有75,但由于他完全按照美国主流的保守主义价值观行事,参军报国。辛勤创业,所以他最后终成富翁,一切圆满。而敢于挑战美国主流价值观的珍妮,则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不断被殴打,如果不是阿甘,她甚至只能靠在咖啡馆当女招待勉强度日,但最后她还是被导演安排死于艾滋病。

 

《泰囧》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我们应该祝贺它,但如果这预示着中国白领、屌丝们心态的逐渐宝宝化,这会是中国之福吗?姑且存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