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潘虹:从未如此认真地希望美好发生】

(2015-02-01 09:12:19)
标签:

菩提书院

三级修学

学员之声

分享

分类: 【我与书院】
【潘虹:从未如此认真地希望美好发生】

  回首第一次写下学佛心得至今不过两个月,然而因这中间隔了一件事,它让我感觉这段时间十分地漫长。这件事曾给过我快乐,也给过我痛苦,令人欣慰的是,它也给了我思考,给了我成长。今天,暂且不谈那些如梦幻泡影的快乐和痛苦,只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考和成长。总结下来,围绕的一个核心词,就是“希望”。

  导师曾开示:人就是活在自己内心的渴望里,每一种渴求的力量就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个支撑点,我们就会把它当做是自我的一部分,就会对它生起深深的贪著,甚至会对它产生一种永恒的期待。但是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充满着无常变化,它在不断地提醒着我们世界的真相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样子,但是每一次提示可能对我们都是一次伤害。如果我们了悟世界的真相,那么真相出现的时候我们就能很欢喜地接受。

  然而,以我当时所面临的现实作为对境,我虽明了因缘因果的道理,也知道无常的真相,但依然化解不了心里的痛苦,更谈不上欢喜地接受。于是,在我不堪其扰的时候,我去了西园寺,试图依赖外境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暂时的修复。在那里,我见到了许多虔诚的信众,他们烧香礼佛,跪拜祈求,甚至手舞足蹈地歌功颂德。而我则像一个旁观者,显得与这一切格格不入。因为,我忽然发现,我站在庄严的释迦牟尼佛像前,竟一无所求。是的,我当然希望我所经受的痛苦都不是真的,我当然希望我所有的都是快乐,可是我不能妄想!不能求!佛陀教导我们把生命的主宰权回归到自己,因是自己种,果是自己受;佛不是神,而是一个人的楷模。那么我们求佛有什么用呢?那些求佛保佑升官发财万事如意的人们,不是愚昧的吗?心里虽然这样想着,可也有那么几分羡慕他们,如此单纯而轻易地就找到了精神的寄托,然后就带着一种美好的希望继续接下来的生活。

  在西园寺两天,承蒙环境的感化,以及无所不在的智慧的开示,心里的痛苦的确减轻了许多。离开西园的早晨,印象中是我第一次在佛前跪拜,只为感恩,不为祈求。

  希腊神话里,好奇是打开潘多拉盒子的罪魁祸首,不过好在释放的众多邪恶之中还留下了“希望”。因此,即使人类不断地受苦、被生活折磨,但是心中总是留有可贵的希望,才能自我激励。然而,学佛之后的我,竟然发现欲望,也就是“希望”,竟成了烦恼的根源之一。所谓“我们制造一种需求,就制造了一种苦因”。世事无常,我们无从知道前世或今世在无明的状态下种下过什么因,也不知道它们将在何时以何种面目呈现什么果。未来依然是充满了不确定,好的坏的皆有可能发生。因此悲观是不明智的,乐观也是盲目的,你希望的任何东西,都存在得到与得不到两种结果,得到固然欢喜,得不到便可能生起烦恼。那么如何解脱呢?与几位师兄讨论下来,好像只有灭欲这一条路可走。不去希望,也便不会有失望,痛苦的因便不存在了。

  想到这里,我大失所望。

  我现在的状态是人!人固然有成佛的潜质,却也有身为凡夫时的七情六欲。我需要那种被满足的世俗的快乐,而且很多的这种快乐,是没有办法与外境完全脱离的。为了规避失望的风险而连希望都不敢有了,这种解脱不是一种逃避吗?就像电视剧里演的,很多人出家其实并不是真正地看破红尘,而是承受不起红尘的碾压,选择归隐山林而已。在信仰建设的阶段,我尚且不能完全相信所听闻的一切,更何况接受这种反“人”性的思想。

  好在,更进一步的了解证明,我想错了。上一次班级共修结束,我抓住善智师兄执意要搞清楚关于愿力的问题:既然要灭欲,那么为何还要求佛菩萨加持?为何要恭听慈经随文入观?为何共修结束还要念诵回向呢?感恩师兄花了很长时间给我解释,心念力量的不可思议。这种不可思议,不是玄虚的某种神力保佑,也不是宇宙磁场吸引力法则的科学理论,而是从心出发的一种招感的力量。曾经我们求天求地求诸神,其实都是在心里播撒愿力的种子。种子一旦在心的土壤落实,身之所行便如嫩芽朝着有阳光的方向去了。比如师兄们决心皈依三宝,便会以佛弟子的戒律要求自己,逐步让自己的心行走向菩提之路。世事无常,因缘变幻,结果是有的人到达了,有的人没有。到达的可能以为是某种不可知力量的佑护,于是对它感恩戴德;没到达的便抱怨上苍不公。孰不知事在人为,所有的一切最后回归到的都是自己的心。那一粒粒种子虽不能妄图全部开花结果,但它们至少是一切生机的起缘。原来,修行并不只有灭欲这一条路可走,反之,它开始让我的心里充满了希望。而且这种希望不是盲目的、迷信的,而且,佛陀教导我们以正见辨别欲望好坏,再辅以因上努力、果上随缘的心态作护法,那么即使事与愿违也不至烦恼不堪了。

  思考到这里,方有一种类似解脱的感觉。也才意识到,刚刚入学时讲到的“佛教并非消极”的道理,之前其实并没有理解透彻,而今才恍然大悟。这一次的收获是极其令人欣喜的,像是第二次对自己固有思维的革命。第一次是明了因果,将生命的主宰权归于自己;这次则是将希望的权利收回,去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不是消除和逃避。当然,这还只是认识层面的磨合,心行并非能够一蹴而就。

  最近的我深感自己的忙碌,忙工作、忙学习、忙许多之前因拖延症而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些忙碌让我身心俱疲,失去了休息的能力。我反观内心,其实很多是由于自己不良的贪著导致,因为欲望无论大小都会导致需求的产生,进而害怕失去。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让自己付出的却是时间、精力,也就是生命的代价。追根溯源到本质,我忽然也有了像当年苏格拉底在集市上的那番感慨:生活中居然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啊!所以,尽管忙碌,但最近的我也开始做着断舍离的工作,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心灵上。越是明了心念力量的不可思议,越是要考虑到它的反面作用,将自己的生活做减法,及时清理那些不良的欲求,给那些简单而美好的希望腾出努力的余地、生长的空间。

  感恩师兄们的启发,感恩佛法的教化,感恩曾降临于我的快乐与痛苦,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增上缘。我没有放弃,我依旧真诚地希望,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