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几种学习方法的功能及提分量的效果分析

(2020-12-22 18:39:18)
标签:

家长

考试

期末考试

高考

新高考

分类: 学习方法
对几种学习方法的功能及提分量的效果分析

    快到期末考试了,成绩对任何一个孩子和家庭都是十分看重的。想提升考试成绩,就必须采用一定的学习方法。
    为了提升考试成绩,我们务必把学生们丢分的种类和所占丢分比例统计出来,筛选出每个学生适合自己主攻的提分方法和主攻方向。为此,我今天上午写了
学生在考试中的丢分种类及各部分丢分大概比例以供同学们和家长们参考。
    从学生主要丢分比例看,在考场上,知识漏洞性丢分和恐慌性丢分各占总丢分的大概40%。选准任何一项作为主攻,或者两项都联合主攻都可以大幅度提升考生成绩和排名。但,“查漏补缺”弥补知识漏洞性丢分作用十分缓慢。而抗恐慌性训练提分来得特别快且提分幅度大,但是具有不连续性:坚持训练则会持续提升,一旦脱离抗恐慌训练就会大幅度降分。
    就学习方法而言,目前大概有如下几种:串讲知识点复习、专题训练、思维导图、周周考试、错题本、查漏补缺反复纠错、学习流程法、统筹学习训练法等。
    1、串讲复习。即所考全部知识点全覆盖复习。是老师带着学生们复习,以老师串讲本学期全部知识点内容为主,然后布置作业练习以达到复习和巩固知识点的作用。这种复习方法的优点是能快速恢复被遗忘的知识点,效率比较高。缺点是基本不具有提升成绩的操作内涵。因为这种复习方法违背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各年级期末备考和高考生一轮复习基本采用了这种方法。
    2、专题训练法。即按照知识板块精讲串讲,并针对本知识板块的知识点海量训练题目。这种专题训练的优点是能快速夯实本知识板块的“双基”。缺点是对整体考试提分不明显。
    去年,武汉的一所高中的教导处主任给我来电话就提到了这点,说“眼看着每个知识板块的成绩都在往上走,但是为什么考试不见提分?”这位教导处主任感到很困惑。这种复习备考方法不仅违背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同时也违背了考试命题的规则。目前全国高三学生的二轮复习均是采用这种复习备考方法。
    3、思维导图。即把每个学科的知识像树枝一样,把主干知识、分支知识以及他们之间的过渡联系路径明确地画在一张图上,以利于对学科全部知识的记忆和思维过渡。这种思维导图方法的优点是,对学生们总结知识是很有用的,被我们所有学校老师极力推崇。缺点是对全部知识点难以筛选,很难抓住必考知识点和轮换考试次主要知识点。故思维导图对于考试提分有作用有但不显著。
     4、错题本。即对日常练习和考试的错题记录整理在一个本子上。错题本有错题所属知识点、解题思维错误、计算错误、概念或公式错误,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正确部分。这种方法的优点有利于快速恢复学生们对过往错题的理解和记忆。缺点是不具有系统、综合训练的功能。而考试则是一种综合命题形式。且错题本是学生自己掌控的,这要靠学生的自觉能力。老师和家长很难做到对学生错题本的量化监督考核。目前,各个学校力推错题本“制度”,实质上属于“没有方法的凑合方法”,对提分作用不大。
     5、周周考试。顾名思义大家都能理解其含义。但是不同学校对周周考试试卷的命制差别很大。最有效的周周考试试卷的命制正确的思路应该是“不论教学进度到哪儿,但是周周考试试卷的命制应该是过往所学必考主要知识点和轮考次主要知识点全覆盖”,这是非常有效的提分考试方法。但是目前全国各个学校仅仅限于近期所学知识的试卷命制,就类似于“质量检测试卷”。这种阶段性质量检测试卷范围降低了周周考试的作用。
    2015年,美国三位教育科学家在著名的《科学》杂志上联名发表了对周周考试、思维导图、错题本三种方法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实验结果。实验表明,三种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分别是,思维导图效果仅有周周考试效果的50%,错题本效果仅有思维导图效果的25%。效果亦即:周周考试》思维导图》错题本。
     6、查漏补缺。即对知识漏洞的点的反复训练,以达到深刻理解并熟练记忆原来漏洞知识点的目的。这种方法被最管饭运用于我们所有的学校和教学一线的老师。他们把“查漏补缺”当做一种制胜法宝。这种方法本来就没错,但是这种方法如果脱离了对全学科知识的统筹训练,不仅仅会大幅度降低“查漏补缺”的实际效果,很多时候反而会拉低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因为若查漏补占用时间过多,减少了或缺失了系统训练,就会产生反复遗忘。同时,会降低抗心理恐慌的耐受力!作为一线老师和学生家长不得不用心思考。
     举个案例:5年多前,有河南三门峡三个很优秀的6年级学生计划跨省自主招生考到陕西西安五大名校之三的著名的西铁一中初中部浐灞校区(为了来回交通方便)。一个成绩最好的孩子去了西铁一中培优,一个在家备考(西铁一中发了复习资料和部分试卷),在老师妈妈的指导下反复“查漏补缺”。一个在我的统筹学习方法指导下备考训练。结果是只有我指导的孩子以高于录取分的7分考上,其他两个孩子没考上。这是三种不同的备考方法的同台比较。
     对知识的查漏补缺是一种“单点效果”,而考试是多学科的综合效果。任何不考虑多学科的作用的单点训练都难以达到提升学生们分数的目的。
     7、学习流程法。即对知识的学习、运用、反思、查找问题、解决等一个闭环流程的学习。无疑,这种学习方法的对学生们获取知识和理解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认知和操作流程。但是这种学习方法的缺点仍然囿于本学科知识,甚至是囿于近期知识点的学习。缺少了抗遗忘训练、综合知识训练、各学科计划性交叉训练、综合命题训练、抗恐慌训练等影响考试成绩的训练。
     8、经典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即对经典题型集中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的规律性。应该说这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的优点是开拓学生们的解题思路或训练某些解题技巧,听起来津津有味儿。缺点是心理耐力训练和不能涵盖考试性质的综合命题思路,尤其是对“双基”知识训练缺位。
     9、统筹学习方法。统筹学习方法是把查漏补缺训练、周周考试训练、准确筛选知识漏洞训练、抗恐慌训练和抗遗忘训练等综合研究的一套可操作性极强的系统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强调是各学科整体提分从而提升学生的考试名次。
     统筹学习方法把知识点漏洞的丢分与考场恐慌性丢分这两种主要丢分作为操作训练的主要目的(共占考生丢分的80%左右),兼顾其他种类的丢分。我们在操作时间中的统计数据,比如一个学生本次考试在年级中提升了185名,其中抗恐慌性提升占据了150名,而训练知识漏洞性提升仅占35名。对于提升名次的效果两者相差了几乎6倍。这是一个警示一线教学老师的可靠数据。所以,中科院心理所著名教授王极盛老师,学习方法著名专家、数学特级教师、原人大附中校长王金战老师,都特别强调注意“考场恐慌性丢分的重要性”。两位老师几乎是穷其一生在研究“恐慌性丢分”的改善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