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阅读笔记
(2022-12-02 05:16:21)分类: 成才的心理机制 |
《大学》阅读笔记
邙岭童2021-3-17
《大学》是春秋末期,曾子所著《礼记》中的一篇散文。
一. 注解:
1. 道——范畴,用以说明世界的本源、本体、规律或原理 [1]。
2. 明——使清楚,表明;公开的,显露的,显然的[2]。
3. 亲——亲近、接近[2]。
4. 家、国、天下,分别属于大夫、诸侯、天子所有[1]。
5.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2]。
6.
苟——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假设”、“如果”[2]。
7. 忿——恼怒[2]。
8.拂——违背,违反[2]。
9. 逮——达到[2] .
10. 夫——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他[2]。
11. 泰——表示程度超出正常情况或超出某种标准[2]。
二. 批语:
以下编码,与原文中的编码一致,便于对照阅读。
1.实践与弘扬基本的道德,以最善为追求的目标。这用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话来说,就是自我实现人生价值[3]。但前者是从伦理的角度,不是从人生观的角度。
2.知止-有定-能静-能安-能虑-能得。这是心理与情绪控制的7各层次,前3个我们不知道,第4个,难做到。此论实际意义极大。是修心的逻辑链条
4-5.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实践的8各层次。我们过去只知道后4个(修-齐-治-平)。是修身的逻辑链条。
7. 如果能够把今天所习染的污垢洗净而自新,就应该天天振作,求自新求进步,更要继续不断涤除污染,一天比一天进步。自新-自我发展。
10. 君子慎独,原因是你的想法,一定会有所表现。
11.慎独时的心情,有很多人看着你。
12. 德和身的关系,很有启发。高尚使人健寿。反之亦反。
17. 正人先正己。子曰:「己身正,不令而从,己身不正,虽令不从。」
20. 违背人性者,必被降灾。
23.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利为利,即是以利为目标,那么上下交争利,国危矣!以义为利,即是以义为目标,方为长治久安之道。义的载体,是普世价值与宪政体制
三. 附录
参考文献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