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内蒙笑公
内蒙笑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410
  • 关注人气:1,1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质圜钱“半两”( 战国时期 秦国货币)

(2012-11-09 07:17:15)
标签:

圜钱“半两”

三等制

同版铜质“半两”

银质“半两”

杂谈

分类: 先秦及秦汉古钱

    银质圜钱“半两”( 战国时期 秦国货币)

    战国中期,秦国继魏之后也开始用铜铸行圜钱。秦国铸造的圜钱,圆穿的有“一珠重一两十二”、“一珠重一两十四”、“半圜”等,方穿的有“两甾”和“半两”。我们已经知道,魏国的釿布分二釿、一釿、半釿三等制。秦国的圜钱一般分“一两”“半两”二等制。秦的“一两”和魏的“一釿”等值,都约16克。 秦的“半圜”、“两甾”和魏的“半釿”等值,都约8克。可以看出,魏的“釿”即等于秦的“两”。

  我要说的是,秦国的某些城邑在 “半两”的初铸期,也是分三等制,“半两”只等于“货币”的名称,并不是其真实重量。其三等制的重量与魏制相同。当然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统一货币之后的“半两”,其重量才是真“半两”。至于后来出现的减重“半两”,不在我们讨论的三等制范围之内。

  我收藏有一品银质大型“半两”钱,直径37毫米,重32·5克。重量为“二两”,即魏之“二釿”。

特征:形制大而厚重,铸范茬口可见,圆形方穿,无内外郭,面肉凸,背平素。

文字古篆,钱文高挺浮雕式,笔画隐起,高低悬殊。“两”字“人”头深凹,文字古拙。

我也收藏有同版铜质“半两”钱,径37毫米,重27克。比银质略轻。亦为“二两”,等于魏之“二釿”。

银质圜钱“半两”( <wbr>战国时期 <wbr>秦国货币)

战国时期秦铸大型“半两”,不但有铜质的,还有同版银质的,铜银币之间的换算比率,我们还不清楚,有待考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