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的症状】
心悸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心跳不安,心慌等。中医有成为“惊悸”、“怔仲”。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心悸可分为心血不足、心气虚弱、阴虚火旺、炭火上扰、气滞血瘀5种类型。
心血不足型常表现为心悸不宁面色少华或萎黄、夜寐不安或多梦,胆小善惊;
心气虚弱型常感心悸气短、动辄汗出或自汗、面色苍白、疲倦乏力、胃纳减少、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阴虚火旺型经常心悸而烦。咽痛口感、手足心热、夜寐不安而烦躁、盗汗、舌红少苔
痰火上扰型经常心悸心慌、胸闷不安、烦躁不安、头晕口苦、痰多恶心、舌苔黄腻;
气滞血瘀型自觉心悸心痛、胸闷不舒、憋气隐患、舌紫
【心悸的主治原理】
中医认为,心悸5种类型的食疗主治原则也应有选择。
心血不足型宜使用具有养血安神作用的食物,忌食辛辣香燥食品。
心气虚弱型宜使用温阳益气之物,忌食生冷滋腻食物;
阴虚火旺型宜食生滋养阴安神食品,忌食辛辣香燥食品。
痰火上扰型食清热化痰之物,忌食煎炸熏烤、油腻甘肥之物。
气滞血瘀型宜食化瘀通络、行气活血食品,忌食寒凉生涩之物。
【心悸宜食】
患有心悸病症的人除积极对症治疗外,还适宜使用下列食物。
红枣:可用红枣煮水服,或用红枣煮粥食,或早晚空腹嚼食,红枣中含有大量的、造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铁和磷,是一种天然的补血剂。各种贫血、体弱、手术后气血不足导致的心悸者,最为适宜使用。
百合:选用鲜百合50-60克,或干百合30克,煎水后加入适当冰糖食用。此法适宜心气不足型或阴虚火旺型心悸,包括体质虚弱、妇女更年期以及神经官能症所致的心悸者服用。
莲子:现将干莲子磨粉,每晚取莲子粉50克,桂圆肉30克,同梗米50-100克煮成稀粥,然后加入冰糖适量,临睡前服用一小碗。或用干莲肉50克,桂圆肉30克,冰糖少许一同服用。此法适用性血不足型心悸者使用。
莲子心:每日用干莲子心1.5克,开水冲泡带茶饮。适宜阴虚火旺型和痰上干扰型心悸者服用。
桂圆:可用桂圆肉泡茶食用,或住桂圆粥食用,有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的功效,尤其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者。
人参:用人参3克,切片,每天泡茶。适宜心气虚弱、产后病后体虚者、心功能不全而心悸者使用。
黄精:单用黄精10-15克,或同枸杞10-15克煎水代茶频饮。适宜心血不足病后产后体虚心悸者使用。
小麦:宜用小麦60-100克,同大枣10枚,甘草6-10克,一同煎水代茶饮,此法尤其适用妇女体虚心悸,或心脏神经功能心悸不安者使用,可以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
苦瓜:性寒、味苦、有清心火的作用。《瞋男本草》中说它“泻六经实火”。《随息居饮食谱》亦云“青则涤热”痰火上扰或心火偏旺的心悸者食用尤宜。
海蜇:性平,味咸,能清热、化痰、消积。《算数纂要》中说他“补心亦肺,滋阴化痰”,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海蜇有类似乙酰胆碱的作用,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还能防止动脉硬化。所以痰热偏盛的高血压,冠心病引起的心悸患者,宜常食用。
茯苓:性平,味甘淡,有宁心安神的作用。《本经》中早有记载,说他“住忧虑惊邪恐悸”,《药性论》也认为茯苓“善安心神”。各种原因所致的心悸者,皆宜服用。
此外,心血不足型心悸者还宜服食松子仁、当归、菠菜、阿胶、何首乌;心气不足型心悸者还宜服食太子参、蜂蜜、西洋参、党参、黄氏、羊心、炙甘草、牛心等;心火偏旺型心悸者还宜吃些竹叶茶、白茅根茶等;痰火上饶型心悸者还宜吃些冬瓜、丝瓜、旱芹、菊花脑、愧花、白菊花、萝卜等。
【心悸忌食】
患有心悸病症的人度不易抽烟喝酒和乱服滋补营养品,而不同类型的心悸患者,忌食的食物也不相同。
桂皮:性温,味辛,容易助火伤阴。《四川中药志》告诫“阴虚有火者忌服”。对于阴虚火旺型心悸和痰火上扰型心悸者勿用。
胡椒:李时珍曾说过“胡椒太辛热,纯阳之物,辛走气,热助火,此物气味俱厚。”王孟英亦云“多食动火燥液,耗气伤阴。”凡是心悸者,忌用。
羊肉:甘温益气补虚食品《医学入门》中指出“素有痰火者,食之骨蒸|”阴虚火旺和痰火上扰者忌食。
此外,心血不足型心悸者禁忌茴香、辣椒、花椒、丁香等辛辣香燥食物;心气虚弱或心阳不正型心悸者,忌食西河蟹、蚌、西瓜、地瓜、螺狮、柿饼、绿豆等寒型凉型生冷瓜果等耗伤阳气之品;痰火上饶型心悸者又当忌龙眼肉、人参、黄精、荔枝、大枣、猪油、肥肉等滋腻、生火助痰之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