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39@365通识课第十章耕读传家(2025.05.19)

(2025-05-20 01:44:35)
标签:

365

杂谈

学期过半,通识课《中华文化的家庭传承》也讲到了具体的理念和实操部分。从“道法自然”开始,我们的文明延续始终是“唯物”的。家国天下顺应发展大势,耕读传家就是具体的途径和保障,都是我们几千年文明积淀出的人类智慧。

这一讲,我从“多难兴邦”讲起。所以一开始,我就讲到了5.12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了17年,虽然我在上课之前已经调整了很久,但当我给孩子们讲到这段往事的时候,还是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哽咽了。我艰难地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给孩子们讲当年发生了什么,我们是如何战胜灾难,如何在灾难中重生,如何总结抗灾救灾中的经验教训,如何在震后出台相关的政策。告诉孩子们,多难兴邦,不是仅仅因为我们的文明经历了众多的苦难,而是因为我们战胜了一次次的苦难,并在苦难中学到了更多,让自己更加强大。国家如此,个人亦如此。我们不会感谢苦难,苦难本身不值得歌颂和感谢,我们歌颂和感谢的,是能够战胜苦难的人们,战胜困难的自己。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能够文明延续,不断战胜苦难,持续发展?那就是我们古老的生存法则:耕读传家。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就给学生们讲解了耕读传家这一优秀传统的形成与发展,如何能够形成社会系统的熵减。在过程中,我讲到了世家大族的耕读传统,讲到了《红楼梦》中的相关故事,讲到了一代代中国人战胜各种天灾人祸的故事,讲到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讲到了中外“赢学”,讲到了为什么“精致利己”“目光短浅”终将使一个家庭、一个社会走向崩坏与灭亡。

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明白“耕读传家”的真正含义,能够将我们的传统智慧传承下去。

这节课基本上是我在讲,最后的思考题也只能让孩子们课后讨论和完成了。

虽然一个半小时,基本是我在讲,但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抬起头来,望着我,在用眼神与我互动。所以,不论是讲授法、还是小组讨论、项目式等等,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实实在在有所收获。术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道才是。所有的“术”都是为了更好的“传道受业解惑”。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