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5@365关于读研这回事儿(四)经验教训

(2023-07-24 12:48:20)
标签:

365

考研

经验

教训

总结

        然然保研的故事讲完了,我希望通过对自家孩子的个案分析,能够为考研的孩子们提供一定的参考。现在对整个过程做个反思,里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走过的弯路,这里做个小结。
    一、尽早确立方向,不随波逐流
    这里的方向,不仅仅指考研的目标校和专业方向,还包括要不要读研这件事儿。搞清楚自己要什么,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也就是有“自知之明”,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当然,每个个体自身发展节奏不同,情况也就不同。
    比如像我女儿的很多同学,尤其是她自己的中学同学,很多在年龄上比她小,但在中学就有了自己的目标,上了大学之后就更是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最终都会实现自己的愿望。而然然这类孩子则相反。虽说然比同届上大学的大部分孩子在年龄上稍小一些,但也确实在自我认知和心智成熟度上要相对晚熟和慢热一些。如果是前一种孩子,当然很好。如果是像然然这样的孩子,家长也不需要焦虑。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成为孩子们坚强的后盾,给足他们成长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地寻找和探索,直到他们能够自己找到发展的方向。
    而作为孩子们,如果能够很早就发现自己努力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当然是非常好的。如果不能,也不用焦虑。唯一需要竭力避免的,就是盲从。无论是谁的意见,社会舆论的、亲朋友好的,甚至至亲父母的,对自己而言,都只是参考。这个世界上能够正确认知自己、真正理解自己的,只有自己。这么说不是表示他人的信息和意见是无用的,而是说我们要学会了解自己,然后再综合外部的所有相关信息,最后做出自己的决定。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记得我自己读研一,上教育社会学的时候,我们要做一个关于考研动机的问卷调查。在编写问卷的时候,我们三位同学凑到一起想了一堆考研动机,比如:为了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为了有更好的工作,为了提高自己,为了科学研究,为了有更多发展机会,为了女(男)朋友或爱人,为了挣大钱,为了父母的要求和愿望,为了超过同学,为了光宗耀祖,为了逃避工作,为了逃离家乡,为了北京的秋天,为了赢得赌注,为了孩子将来的发展,为了获得更高的地位,为了自己的梦想,因为其他同学都考了,等等等等,反正把我们能够想到的动机都列了上去。那么每个希望考研的孩子,也可以在自己决定考研之前,问问自己,究竟为什么要考研?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是否只有考研才能完成?一定确定自己考研,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愿望,而不是要完成其他人的愿望或者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否则,在准备的过程、读研的过程中,就会患得患失,顾此失彼,遇到一些困难就会自我怀疑或者怨天尤人。
    二、搜集信息,制定规划
    一旦确定了自己的心愿,那么就要摒除一切外界干扰,全身心投入。
    虽然大部分学生考研是通过全国统一考试,但考研毕竟和高考不同,高校还是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这是因为大学本科还是属于通识教育教育,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发展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思维品质。而研究生则要求学生本身就要具备较好的专业能力和思维品质,而这两样很多时候并不能通过全国统考的科目反应出来。所以即便是全国统一考试,每个学校每个专业也有学校自主命题的科目,然后有更具个性化的面试和加试。现在网上有些人在呼吁取消高校研究生的招生自主权,要求扩大统一考试范围。可以理解这些人是觉得统一考试更加公平。尽管高校在行使自主权时,会有个别的现象存在,但更加统一的考试却更不可取。不能将研究生考试高考化,因为两者选才的目的和标准不一样。研究生考试高考化,将会更进一步降低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从而更加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
    基于这样的情况,考生自己就要有获取信息的能力。现在网络非常发达,获取信息的手段比以前方便了很多。考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在查询各高校的相关信息,在备考时了解关于专业特色、师资状况、人才培养方式、考试基本要求、录取方式、参考书目等各方面的信息。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优劣势等进行合理规划。有些单独招生的方式,比如特殊计划、推免、研支团、夏令营、提前招生等,各校的政策和要求都不相同,需要考试自己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再做好自己的考研规划。
    这里也提醒考生,因为现在网络发达,高校基本上也都是通过学校或专门网站发布相关信息和通知。一定要养成上网查阅信息和通知的习惯,不要因为没有及时收到相关通知,而导致考研失败。这也是我家然然的一大教训,导致她在最后一关出现波折,几乎前功尽弃。
    三、争取保研,也不放弃考研
    越早确定是否考研,确定发展方向,就可以越早开始规划。如果是想本专业保研或者考研,相对容易一些。从大一开始,就保证每门课的成绩优良,如果有条件,尽早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在导师带领下出成果,积累科研经验,保证综合排名在保研指标内,那么大概率是可以保研成功的。而且有良好的科研训练,参加相应的夏令营、提前招生,或者是全国统考,也都有优势。而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还要保证英语(外语)和政治两门课的学习。这两门课可以考前上辅导班突击,但更稳妥的方式是从打一开始就在学校里好好学,做好积累。语言类的学习如此,政治类也如此。很多考生多多少少受舆论的影响,对大学里的政治课有自己的看法。其实,大学里的所谓政治课,更是哲学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学习基本理论、底层逻辑、思维方式,最终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是提高思维品质的绝佳途径。而提高思维品质,在各科的学习中,更在将来的科研中,都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校内规定的课堂上学好着两门课,在考研中,即便不花钱上补习班,成绩也不会差。
    如果是跨学科保研和考研,则需要准备得更多。现在很多学校都会开设二学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争取读二学位,为将来读目标专业研究生打下更好的基础。另外,现在一般大学里的课堂都比较开放,也有很多高水平的讲座。我们完全可以关注相关课程和老师的信息,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多听相关的名师课程和名家讲座。现在,发达的网络还有另外一项便利,就是网上的课程资源也非常丰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网上没有的。只要找准方向,只要想学,都能在网上找到相应的课程。再有,学校里也有丰富的图书期刊资源,有实体的也有电子的,都可以为我所用。当然,因为是跨学科,有的学生甚至是三跨:跨专业、跨地区、跨院校(我当年考研就是三跨,我的学生中也有很多是三跨),既要学好自己本专业的课程,也要学好目标专业的课程,一定会比非三跨的学生付出更多。这就更应该利用好校内的资源,尽量在大学四年中,完成两个专业的学习。
    另外,如果是一些特殊保研项目,还要关注相应的要求和流程。除了学业成绩之外,还要完成一些科研活动、学生活动、党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不同的任务,准备应对不同的考核方式。
    然然在接到录取通知的时候,非常兴奋地对我说:“我终于有书读了!”也希望有志于攻读研究生学位、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学生们,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考研成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