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上马鞍山的一个山坡上,忽然看到了乌拉草,马上蹲了下来,用手捋起来一缕儿,攥一攥,捻一捻,乌拉草的那种柔软绵绵的感觉瞬间将记忆唤起。
乌拉草,这是现在名字的用字,我的小时候是靰鞡草这几个字,音同字不同,意思一样。现在简化了,就叫乌拉草。靰鞡草就是垫在靰鞡里的草。靰鞡是满语皮靴子的意思,其实就是家庭手工制作的冬季穿的牛皮鞋。因为靰鞡是用整张牛皮切割裁剪制作而成,底和面都是一张皮子,穿时必须要用靰鞡草垫在鞋里,用于防寒。因此靰鞡里垫的这种草就叫靰鞡草了。
黑龙江省冬季冷,我的小学,中学时候,冬季穿的鞋子里都要垫上乌拉草,用来防寒。无论是母亲做的手工棉鞋,还是买来的棉胶皮鞋,都要垫上乌拉草保暖。刚开始垫靰鞡草,自己不会,父亲教了几次后慢慢就可以了。拿一把适量的靰鞡草将其围成鞋垫的形状垫进去,即可。少了不保暖,多了穿不进去。很快就会了。靰鞡草都是买的,我去看过卖靰鞡草的地方,那是在农贸市场最里边,有一些人坐在靰鞡草编的草垫子上,身后堆着一捆一捆的靰鞡草,他们说那都是生草,必须经过加工,就是用木制的榔头把靰鞡草打得绵软后才能出售,这就是熟草。我看到一个老者左手攥着一把靰鞡草,放在前面的一个木墩子上,右手用木榔头在用力的敲,翻来覆去的敲,主要敲打靰鞡草的根部。嘴里还念叨着,“看看我的靰鞡草吧,红根儿的啊!这才是真正的靰鞡草啊!我自己靰鞡里垫的就是,一点都不冻脚!”靰鞡草很便宜,大家都是买来的,还可以多次使用。靰鞡草都是秋季上山割取,中学时候的冬季经常上马鞍山拾烧柴,由于雪大压住了乌拉草,看不到了,同行的也都不认识靰鞡草,因此一直不认识。现在认识了,又不用了。
常言道:“关东有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人参是珍贵药材,大补元气的,一般人吃不起。貂皮更是非贵即富的人的行头,普通人用不起。只有靰鞡草才是东北地区当时老百姓用得最多的宝物,冬季离不了,有了靰鞡草,老百姓才能够自由的在室外活动。因此我说,这三种东北特产,靰鞡草才应该是东北三宝之首。
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有许多东西现在都不用了,比如乌拉草,但是只要看到它们,我就会想起以前的生活,以前的经过,满足感就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