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晋南游2---蒲津渡遗址、鹳雀楼、潼关古城、永乐宫

(2017-12-29 11:53:36)
标签:

蒲津渡遗址

鹳雀楼

潼关古城

潼关黄河风景区

永乐宫

分类: 自驾游
  继续西行驶来到“蒲津渡遗址”,实际上是蒲州老城的西城门外。

  《蒲津渡遗址》这5个字居然是江泽民于1994年题写的。
   蒲津渡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4/mw690/0039HIG7zy7gNABcsuv83&690


  1991年完整出土了唐开元12年铸造的铁牛四尊、铁人四尊、铁山两座、铁墩四个、七星铁柱一组、明代防护石堤70余米。
http://s2/mw690/0039HIG7zy7gNAAZ8adb1&690


   蒲津渡是古代黄河的一大渡口。蒲津渡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交通要冲,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这儿修造过浮桥。
http://s14/mw690/0039HIG7zy7gOuIzvLD6d&690


   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是为稳固蒲津渡浮桥,铸于唐开元十二年(724)。1300年前的唐朝就有如此铸造技艺,真是令人感叹!

   元末桥毁,铁牛也久置不用。加之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1989年8月在蒲津渡遗址上经勘查发掘,处于黄河古道东岸的四尊铁牛全部出土。
http://s15/mw690/0039HIG7zy7gNABrWRE1e&690


   铁牛旁边均有一铁人,真正的铁人!这4位铁人高鼻梁、深眼窝。据说均是胡人。四牛四人形态各异,大小基本相同,


http://s4/mw690/0039HIG7zy7gNABqo0Pd3&690


   蒲津渡遗址是一处具有丰富遗存的大型遗址,也是我国第一次发掘的大型渡口遗址,这里距蒲州城西墙很近,不到百米。
   铁牛重约在30吨左右,下有底盘和铁柱,各重约40吨。
   四尊铁牛,是至今我国发现的历史最早、体积最大、分量最重、数量最多、工艺最精的渡口铁牛,是中华古代文明成就的又一重大发现。
http://s8/mw690/0039HIG7zy7gNAC94wLd7&690


   碑文:“明代堤坝石坝砌筑高度约4.8米,坝顶高程331.5M,坝底高程326.7M,石坝由黄绿色砂岩砌成”,这“坝顶高程”可能是个专业术语,还真是不明白。
http://s2/mw690/0039HIG7zy7gTeupWh321&690



   这是明代防护石堤,出土的约70余米。这石堤当年可是有4.8米呢!铁牛是唐代铸的,这石堤是明代建的。
http://s8/mw690/0039HIG7zy7gNACdeKj27&690


   当年黄河堤岸就在这里,而现在的黄河距这里还有3公里。
   我们参观到这里时,一大帮人簇拥着几位“高级领导”也在这里参观,在出去的路上停着一大排车,包括警车,还有警卫。这个时候还敢这样大张旗鼓参观名胜古迹!

   蒲津渡遗址还有一个室内的展室,有铁牛出土时的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铁牛的“地锚结构”。
http://s8/mw690/0039HIG7zy7gNAJWL0Xb7&690


   光是这地锚结构的重量达40余吨,比上面的铁牛还要重。
http://s5/mw690/0039HIG7zy7gNACbSjG64&690

  
  继续前行来到《鹳雀楼》。这里因有一首唐诗而名扬天下。

   鹳雀楼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门票60元,真不便宜。


   鹳雀楼为四檐三层的仿唐式建筑,高73.9米,座南朝北。
   据说有一种水鸟似鹤,但顶不丹,嘴尖腿长,毛灰白色,人称“鹳雀”,经常成群栖息于高楼之上故称“鹳雀楼”。
   1992年9月第六届旅游学术研讨会的近百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1997年月日12月3日举行了《鹳雀楼》奠基典礼。
http://s1/mw690/0039HIG7zy7gNAJUhJC20&690


   2002年9月26日主楼竣工,仿唐风格建筑,四檐三层,总高73.9米,充分体现了唐代风韵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
http://s12/mw690/0039HIG7zy7gOuYhpJF6b&690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公元557--571年),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建造,为一座军事戍楼,鹳雀楼建成后,经历了唐、宋,但到元初(公元1222年)毁于战火。
http://s10/mw690/0039HIG7zy7gOuVXgPn29&690


  登上鹳雀楼,远望黄河才能领会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
http://s1/mw690/0039HIG7zy7gNAKan8Qd0&690


   鹳雀楼称为一个园区,面积不小。
http://s3/mw690/0039HIG7zy7gOvxXuV422&690


   新建鹳雀楼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仿唐建筑,很宏伟壮丽,70多米高相当于20多层,上来还是付出点力气。



   不要问,这肯定是王之涣,大笔一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下一个目的地是潼关县,从鹳雀楼到潼关有50 多公里。
http://s15/mw690/0039HIG7zy7gUsW8bi66e&690


   到潼关要跨过黄河,老是听说风陵渡,今天终于要走一回。该桥于1992年4月奠基开工,1994年11月竣工通车。大桥全长1409m,桥面宽12m。
http://s16/mw690/0039HIG7zy7gNAKAM473f&690


        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
http://s16/mw690/0039HIG7zy7gNAKnScnbf&690


   这里地理位置独特:三省交界、三路共通、三桥飞架,是通往我国华北、西北、西南和中原大地的咽喉要通,成为黄河金三角的一颗明珠。
http://s14/mw690/0039HIG7zy7gNAKKMqN6d&690


   过了桥就是潼关县,先去看看潼关古城。导航将我们导到一条老路上,虽是老路,走这里的游客依然不少,到这里我们弃车步行。
http://s2/mw690/0039HIG7zy7gNAKZMiZ11&690


   老的潼关在抗战时期让日本人的飞机给炸毁了,有点失望。正在修一座新的潼关。看见了潼关,只不过有点新。新路直接从这里开进去。
   整个潼关老城都在建设,看这规模还不小。
http://s14/mw690/0039HIG7zy7gNAKyeeN5d&690


   古城的对面的山头上有一座古建筑,没有开放,不知是否为古庙?
http://s6/mw690/0039HIG7zy7gNAKP8bje5&690



   我们又来到了黄河边,这里有一个“潼关黄河风景区”。
http://s2/mw690/0039HIG7zy7gUEZiLuh51&690


   黄河流到潼关附近,因受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其中一条支脉华山所阻,折向东流。因此这一段的黄河水面宽广。

   潼关黄河风景区是沿着黄河南岸的一小块河滩绿地,建有游船码头,餐饮的设施,还有绿地和游乐设施。
http://s13/mw690/0039HIG7zy7gNALf0oQ3c&690


   黄河从黄土高原奔腾而下,携有大量泥沙,水流湍急,急转向东。这泥沙含量可真不少呢,感觉深不可测。
http://s10/mw690/0039HIG7zy7gQ1ASeUx59&690


  岸边有一个碉堡,是潼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抗战碉堡遗址。
http://s3/mw690/0039HIG7zy7gNALk0V4e2&690


   沿着黄河景区有一条街,街上有一个潼关酱菜特产店,潼关酱菜非常有名,是省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http://s2/mw690/0039HIG7zy7gNAL765Hf1&690


  当晚我们就住在潼关县城,距黄河边大约有10公里
http://s14/mw690/0039HIG7zy7gQ21Y7HTad&690


   看时间还早,我们找到著名酱菜店----万盛园 。 
   潼关酱菜是陕西省名优食品之一。源于唐代贡品。其制作工艺精细,色泽鲜润、红中透黄、咸度适中、微甜脆爽。
http://s7/mw690/0039HIG7zy7gQ21OHP046&690


   酱菜的品种非常丰富,看这阵势、这规模,堪比六必居啊!整个酱菜商店弥漫着酱香味,大家都卖了不少。

   北京人都应该知道“六必居”“天源”“韭园”酱菜,相比之下,潼关酱菜物美价廉。不是随便说说,是真正的物美价廉!!下次要是还有机会,定要再多买点。
http://s5/mw690/0039HIG7zy7gUHrEknO24&690


   旁边还有一个“潼关酱菜博物馆”,我们到的有点晚,人家已经关门了,可惜!
http://s6/mw690/0039HIG7zy7gQ21TPlr15&690



   潼关城早晨。
   但凡黄河流域的地界,其历史追溯到夏、商不足为奇,潼关也是这样滴。东汉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大战一场,这“潼关”名气大涨,尽人皆知。
http://s8/mw690/0039HIG7zy7gOvNFtfp97&690



   在高德地图上查到,出潼关县城向北不远标有“仰韶文化遗址”,跟着导航就来到这里,敲开了这家大铁门问道:仰韶文化遗址是否在你们的院子里?答曰:不是这里!导航错了!每天都来好多人。对方很坚定的说。


   路上问了好几个人,加上我们的判断,将车开到一条小路的尽头。
http://s7/mw690/0039HIG7zy7gNIT1X70c6&690



   这时眼前出现了一个石碑,上面写着:“张家湾遗址、潼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http://s5/mw690/0039HIG7zy7gOvRfaNSb4&690



   石碑后面: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1973年发现,遗址南北宽约200米,东西长约300米,所在地有灰坑2处,包含物质有泥质红陶、加沙红陶--------------。


http://s11/mw690/0039HIG7zy7gNISLZeG2a&690


   仰韶文化,因在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最正统的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当然这里也是一个重要遗迹,但没有渑池的遗迹丰富。

   在潼关县境内,已发现有两处仰韶文化遗址,一处是南寨子仰韶文化遗址。另一处就是这里------张家湾仰韶文化遗址。

   我们找到的这一处遗址位于港口镇张家湾圪岔路以西的二层高原(当地人叫二层台)上,东西宽约50米,南北长约100米。
http://s9/mw690/0039HIG7zy7gQ1Tuy36a8&690



   这处遗址发现有露出在南高红2米的灰坑两个。近几十年出土的文物陶器瓦瓮、瓦罐、陶瓷瓦瓮、陶片和石块等。陶器纹近几年有绘纹、画纹、兰纹等多种。
http://s6/mw690/0039HIG7zy7gNITumz315&690


   离开这里我们北越黄河,再一次通过风陵渡大桥。目的地是永乐宫。路程大约60多公里。
http://s9/mw690/0039HIG7zy7gVE3f6mA88&690




    风陵渡大桥的桥头堡,左面:四海咽喉,右面:三秦锁钥。好气派!
http://s7/mw690/0039HIG7zy7gQ2lo3Uq06&690


    山西这边的桥头有一巨幅壁画,和一个纪念碑。在车里拍的,没有拍到正面。
http://s10/mw690/0039HIG7zy7gNITEKs979&690



   我们走的是G522国道,“5”字头的道路是两国道之间的联络线。G522国道是从垣曲→潼关。路上有一个“观景点”,停下来休息一下。
http://s13/mw690/0039HIG7zy7gOw0Uiw4cc&690


    这一段的G522国道有点山路,具有黄土高原的景色。
   终于来到“永乐宫”,永乐宫的位置比较偏,必须专程去,从潼关或三门峡市到永乐宫都要6、70公里,并且不通高速公路。

   在进了大门的路边,还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魏城遗址”,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
   这个古魏城就是我们常常顺口说出的:齐、楚、燕、韩、赵、魏、秦。春秋战国中的“魏国”。

   古魏城遗址: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3公里。现残存北城墙,1500米,宽4—7米,高7米。夯窝直径6厘米。就是这个土坡就是古魏城墙。
http://s7/mw690/0039HIG7zy7gOw9ncHk06&690




   永乐宫是国务院1961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代,前后共修建了110多年。宫殿最知名的是永乐宫壁画。
http://s9/mw690/0039HIG7zy7gNIUkZN678&690


   像这种具有悠久历史人文历史的景区,这种大横幅最好不要挂在这么显眼的地方,能让旅行者拍一张完整的古建筑,
http://s8/mw690/0039HIG7zy7gNIUoTVZ67&690


   永乐宫于元代定宗贵由二年(公元1247年)动工兴建,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竣工,施工期达110多年。元中统三年(1261)扩为“大纯阳万寿宫”。
http://s6/mw690/0039HIG7zy7gQ2rFe9na5&690


   三门峡水库的修建使得永乐宫位于库区淹没区,被整体搬迁至这里,距离原址20多公里。

   整体搬迁1959年至1964年,用了5年的时间。现存的永乐宫主要建筑为一门三殿,一门为龙虎殿,也就是无极门,三殿为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

    三清殿也称无极之殿,是永乐宫最重要的庙宇。

   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奇葩,尤其是精美的大型壁画,不仅在我国,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巨制

   三清殿,也叫无极殿,是永乐宫最重要的殿宇,这里面有大量巨幅的壁画,画中人物都在2米以上构图宏伟、气势磅礴。
http://s14/mw690/0039HIG7zy7gQ2rWaE57d&690


    纯阳殿(又名混成殿、吕祖殿),殿宽五间,进深三间,八架椽,上覆单梁九脊琉璃屋顶。殿北部一间四柱神坛,前檐明次间与后檐明间皆为隔扇门,余为墙面。神坛上原为吕洞宾塑像,现已残毁。扇面墙后为《钟离权度吕洞宾图》,高3.7米,面积16平方米。
http://s12/mw690/0039HIG7zy7gQ2s0Rxp6b&690


   整个壁画共有1000平方米,分别画在无极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里。其中三清殿内壁画共计403.34平方米。画面高4.26米,全长94.68米。

   网上有关于“永乐宫壁画”的详细介绍,篇幅巨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http://s9/mw690/0039HIG7zy7gXanQRVm08&690

http://s10/mw690/0039HIG7zy7gXanR4Ol89&690


   重阳殿是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内出采用连环画形式描述了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

   也是不让拍照,我站在门口向里面拍都不让。不让拍照,只能是一声叹息了,过几年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壁画都是朋友悄悄拍了几张。
http://s3/mw690/0039HIG7zy7gQ2s6Bs6b2&690



    看它的导游图,这边有一个搬迁展示馆。
http://s16/mw690/0039HIG7zy7gQ2sRLBBaf&690


  这是搬迁前的模样。后来碰到当地一个带团的导游说:其实这些专家计算错误,原址没有被水淹。  我想这事要分析看问题,专家肯定会从更高的角度看问题,如100年一遇的洪水等等,后来整个环境恶化,干旱成为常态。

   这说明上永乐宫何以称“宫”,是“朝廷敕令升观为宫”(1245年)。可见这“宫”比“观”级别要高。
http://s8/mw690/0039HIG7zy7gQ2sSHj117&690


   照片是搬迁总工程师带领大家在揭取壁画。看到这些就想起埃及的神庙,因为修建阿斯旺水坝,很多神庙都是搬迁到高处。
http://s11/mw690/0039HIG7zy7gQ2sXtICea&690

http://s2/mw690/0039HIG7zy7gQ2t2RGh91&690


    50年代,那时的生产力还是很落后,这么大的搬迁工程,就用小推车来完成,不近呢!20多公里。
http://s16/mw690/0039HIG7zy7gQ2t7miz2f&690
             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