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文学:
原创 栏目投稿 滨城文汇 2022-05-31
00:00 发表于天津
收录于合集#林溪作品文选4个
粽香悠悠
林溪
孩提时喜欢过年节,过了春节、灯节,就盼着端午节了。岁月匆匆,对于小时候端午节印象好像只是包粽子、吃粽子、插艾蒿。小孩子对于插艾蒿防病祈福并不当回事,但过节的那种乐趣和幸福感确是牢牢印在脑子里。

我从小就爱吃粽子。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忙这忙那准备食材包粽子。
我跑前跑后全程“参与”。母亲的粽子做工很细。一束束苇叶洗净后用水煮过,雪白的江米、鲜红的小枣也都洗净泡好,看上去就那么润泽水灵。红小豆洗净用水泡涨煮熟,加入红糖小料,很是香甜。包粽子是个有技巧的活。包、捆粽子时要会使巧劲儿,劲儿大了,会把江米洒出、棕叶搞坏;劲儿小了,粽子少了棱角,还会“散包”。母亲的手法则恰到好处,粽叶在手中几经翻上翻下,加入江米、豆馅或红枣,再用线绳系紧,一个四角的粽子便包好了。看着一个个绿糊糊饱满的粽子,我不禁咽着口水。母亲一面安慰我们等着,一面把粽子放到锅里。经过急不可耐的两个多小时,厨房的蒸汽中弥漫着苇叶的清香、江米的糯香,红枣的甜香,豆馅的豆香,甘甜的气味真真的诱人。开始吃粽子了,剥开苇叶,看着洁白如玉的尖角,先伸出舌头舔舔,扑鼻的清香迎面,真叫沉醉。咬上一口,柔软细腻,入口软绵,满口溢香。看着我们细品粽香的吃相,母亲脸上是甜甜的满足。每年的端午,红火的包粽子过程成了母亲的保留节目。满屋的粽香,温馨的母爱,是儿时端午的深刻记忆。

年年端午在粽子的香味里悠悠过去。我们兄弟妹各自成家以后,家里人口多了。每年端午,母亲包粽子的工作量增加了。尽管如此,母亲都是要忙一整天包粽子。老妹一家则全程参与,包了更多的粽子,然后分发给我们兄弟各家。我怕母亲累着,总劝她说,现在市上可以买到很多粽子,您不要自己累着了。但母亲还是年年如此包粽子。我真的爱吃母亲包的粽子,因为粽子透着特殊的清新香甜,那是“母亲的味道”。母亲把对儿女的牵挂包进粽子里,粽香悠悠着绵长。直到母亲晚年做不动了,她才不无遗憾的说:“真的做不了了”。但是,端午大家聚在一起时,母亲成了指挥,老妹儿一家成了主角,全家一起参与包粽子。大家分吃带有家里味儿的粽子,每个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
母亲故去的第二年端午节,一大早老妹儿就来我家敲门。随着她的身影,一股浓浓的粽香飘然而至。老妹知道我爱吃粽子,就包好了粽子给我送来。我品味着承自母亲的粽香,心中是亲情的潮涌。后些年的端午节,我们吃的粽子都是老妹儿包的,年年如此。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商店经常卖品类繁多的粽子,可以经常吃到。由于我经常出差,到什么地方,总要尝尝当地的粽子,各地的粽子风味不同,形状各异。北京红枣粽,嘉兴的肉粽,海南的鸭蛋黄肉粽,云南竹筒粽,赤豆粽、蜜枣粽、火腿粽.....,各有特色,满足了舌尖儿上的享受。但是家里“母亲的味道”的粽子还是怀念至今。因为粽子里紧紧包裹着家里的温馨。
2022.5.12
图片来源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