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宏达:道不远人——南怀瑾老师的故事(6-4)

标签:
教育历史社会文化时评 |
分类: 导师之言 |
【本期精彩】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学院的教授彼得·圣吉(Peter M.Senge),在南老师诞辰100年的时候,写过一篇纪念文章《没有比伟大的老师更伟大的祝福——做南怀瑾先生学生的几点思考》,里边有段话:“我们可以修正心理行为,这挑战了我们现代外向型文化中包含的根深蒂固的一个假设——我们对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无可选择。尽管我们在外部世界拥有科技和实力,但内心深处,我相信我们都能感受到自己是自己思想情绪的受害者,无力改变它们的运转,我们脱离了内心世界的更深层力量。”
这是他的一个反思,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这个差异导致很多的问题。彼得·圣吉成大名时,反而内心不安,他到处寻找安定内心的办法,最后在南老师这里找到了。他在南老师这里学到了修正甚至超越内心思想情绪的方法,这个方法在中国文化里是有的,但是尘封已久。
我们在六、七年前,和牛教授们交流的时候,他们那时候的数据是,现在欧美发达国家约70%的人,经常靠心理医生帮忙调节内心,依赖他者干预。他们的文化,缺少依靠自己超脱或解脱思想情绪困扰的办法,而我们的中国文化都有办法,但已尘封很久,南老师把它重新发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