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说丨做人处事的道理应从小教起

标签:
育儿教育 |
分类: 导师之言 |

儿童开始读书是一件事,但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来说,真正的儿童教育学的是“洒扫应对”,小孩子在六岁至八岁之间入小学,怎么扫地、抹桌子,怎么与老师、大人、朋友讲话的礼貌态度、规矩,这个最重要。古代讲入小学开始学“洒扫应对”,是学做人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做人。
你不要看扫地、抹桌子、端碗没什么了不起,这些都是一种生活的教育,生活教育会了,以后长大去做事自然会了。基本的教育没有学好,而专门去读书,那叫学知识,把知识学会了,而做人的基础没有,这个教育是失败的。
但现在人却与古人相反,现在小孩子进幼稚园也好,受小学乃至受大学教育,学的都是知识,而对于做人、处事的根本道理,都是不懂,所以社会一片混乱。
过去我们小的时候,遗传下来的这个教育方法还比较传统,开始进了学校,还保存有一点基本的洒扫应对,老师也教你怎么做事及做人的规矩,这些都有。
这里“洒扫、应对、进退”六个字,是古人的教育,包括生活的教育、人格的教育,是中国文化三千年来一贯的传统。如果有外国人问起我们中国文化教育方面,过去的教育宗旨是什么?我们不是教育专家,专家说的理论是他们的,我们讲句老实话,中国过去的教育,主要的是先教人格的教育,也就是生活的教育。
虽然中学小学要扫地,可是拿到扫把挥舞,反而把灰尘扬得满天飞,抹上桌上灰尘,转身反而抹到墙上,连洒扫都没学会,生活教育真不容易。再其次的“应对”,更成问题。现在的学生几乎不会应对,如问他:“贵姓?”他就答:“我贵姓某。”“府上哪里?”他会说:“我府上某地。”就是如此,应对的礼仪没有了,这是大问题。最后“进退”更难了,一件东西该拿不该拿?一件事情该不该做?是大学问,小的时候就要开始教。如吩咐去向长辈拜年,到了亲友家,该站该坐?站在哪里?坐在哪里?进退之间,作人的道理,都要注意教育,现在这些都没有了。古代的教育,就从洒扫、应对、进退这些地方开始。
现在我们看到这个时代真可怜,很差劲,“洒扫、应对、进退”统统没有了,非常严重,这不能全怪学校,几乎每个人都要怪自己,因为现在我们搞得不中不西,不今不古。西方人还是蛮有礼貌的,尽管有的披头散发,像嬉痞一样,他对人还是有一套,很有礼貌,也许他只穿一双胶拖鞋来,但对美国人不必要求这些,因为他们很节省,以头发来说,美国孩子一年中难得有一次上理发馆,普通家庭妇女,都是自己动手的,节省得很,只有英国讲究衣饰派头,所以不要以为外国人平时穿着不好就没有文化,当他们参加社交宴会时就很讲究了。人家有人家一套礼貌,可怜的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们,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这一代必须特别为下一代着想。
——《南怀瑾谈经典儿童导读》《论语别裁》
转载自:老古文化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mEPNIialdM3JH6jZDnj1jAqP3r6SiaXHarpscfMugTrCTicJyVVpzFmP7yR67FhmCd43RszpXB1YqYhx7xwUiaiay2Q/640?wx_fmt=gif德慧人家·彩虹托儿所复学招生中……
德慧人家·彩虹托儿所旨在为孩子们打造一座充满爱和美的花园。在这里,我们会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您的孩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爱、体验美、积蓄生命能量、涵养人格性情、养大生命气象。
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会被珍视和尊重,依其禀性,因材施教。开启孩子探索自我,认知生命,体验世界的旅程。
在这里,孩子耳濡目染、浸润学习做人基本的洒扫常识、应对礼仪、进退规矩,孕育孩子受用一生的良好性情和人格底色。
在这里,所有的教具、食材都精心挑选,为孩子的生命蓄积能量,打下一生的好体格根基。
在这里,每一个角落都用心打造,透过孩子的眼睛将美好融入生命,积淀为受用终生的审美。
在这里,我们为蕴育生命美好而尽力,更为家族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而尽心!
电话:17860297136(德慧幼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