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分享|是艺,更是文化传承

标签:
教育南怀瑾女子德慧大学堂王红梅花 |
编者按: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2019年开春第一课,女子德慧大学堂把课堂开设在了“万株梅花齐盛放、方圆十里如飞雪”的余杭超山,学员们跟随年逾八旬的孟爷爷学太极悟阴阳;王红校长带领大家听梅、赏梅,嗅生命之“梅香”,感悟风霜后铁骨冰魂的人生。
以下是来自德慧学校筹委会小马哥的课后分享:
3月9日-10日的杭州超山太极课,于我来说是一次圆梦之旅。
喜欢太极拳好多年了,喜欢太极拳是喜欢太极拳的阴阳、虚实,它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喜欢太极拳是喜欢太极拳的柔美,喜欢它自如自在的境界,喜欢它以柔克刚的神奇。喜欢太极拳是喜欢它易习易练、老少皆宜的亲切,喜欢它不挑人,是体弱多病者的福音。
因为太喜欢太极拳,一直想学,但又怕没找到好老师,把太极拳学坏了,所以就一直没拜师学过。但是因为太爱了,我愣是找了一本《简化太极拳》自学自练了一年。直到今年,我终于赶上了德慧大学堂请杨式太极拳的传人——孟宪民老爷爷授课,才圆了我的太极梦。年初在填写调查问卷的时候,写到我最想去的课,就是太极课。
等真正到了上课,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太极拳!孟爷爷说,太极拳从第一代宗师杨露蝉到第三代传人杨澄甫,都是从实战中“打”出来的,这不是“太极操”。为什么现在太极拳不能实战了,是因为现在大家都练习“套路”了。太极拳要练出“劲”,这个“劲”才是真功夫。练拳要放松,松,这个劲才能出来。
孟爷爷以八十四岁的高龄,一遍又一遍带我们打拳。孟爷爷一边教,一边带着同学现场过招,讲解每一个动作怎么用,劲在哪里使。同学们一边兴奋地感受着“劲”,一边又被孟爷爷震得回不过神来。
孟爷爷说,“教太极拳我一定要讲太极拳的文化,这个很多人不讲的,但是文化其实是最重要的”。“太极拳从来不主动出手,但却可以很好地化解对方的攻击。对方出手越猛、越狠,我们就打得越重”。“来,你们休息,我就不休息了,我打一遍给你们看看”。“作为太极拳的传人,我有义务,把太极拳教好,希望你们好好学,还太极拳本来的面目。”当耳畔再想起这些话时,我的眼眶湿润了。
文化的传承,靠的是口授心传,靠的是一代代宗师不厌其烦,不辞辛苦,用一生的实践去接力。靠的是秉持一颗至诚至善、无私、博爱的心将“秘而不传”的看家本领毫无保留的掏给你,希望你能比他更强。
传艺,表面上传的是艺,但何尝传的不是文化、不是人品?老一辈的大师们用自己的一生的作为告诉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告诉我们中华文化的“正统”。
今天,我们有幸接到了这个接力棒,我们一定要把它接住了,我们一定要把它传下去。我们一定要把我们该做的事情做好。如果我们没有尽力把中华的文脉保护好、传承好,我们何以对得起祖先?对得起子孙?我们何以对得起我们身上流淌的龙的血液?
我们是不是忘记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