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慧研究(三)——好在哪里·评女子德慧大学堂的“好”
(2013-12-17 13:43:02)分类: 导师之言 |
好在哪里——评女子德慧大学堂的“好”
女子德慧大学堂用“好”作为办学理念的标志,较真实地体现了“德慧”的主旨。“好”字是会意字,由“女”和“子”两个字素组成,本义是“美”。“女”和“子”并列形成的“男女关系”,是平等和谐圆满的关系,可延伸为“夫妇关系”、“天地关系”、“阴阳关系”和“无有关系”等,运化所显现出平衡里的中道,和谐里的健康关系。所产生的结果是“好”,是健康与和谐,即是美、是善、是真,也就是幸福。
“好”字内蕴许多人天的信息,通过“男女之道”的昭示,指导我们做人做事。首先是男女在平起平坐的基础上形成对应关系,具有“阴平阳秘”、男女平等的内涵。同时也是平衡的,若男、女有一方或强或弱,就直接影响“好”的含金量。其次是男女在互动互补的过程中,凸显女性的潜在优势。人们常说“阴阳”,是阴性在前,阳性在后,阴性为主导,阳性随之应化。其三男女在相依相存的融和中,显示出互为一体的不可分性: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东方人吃饭习惯用筷子,其中的道理告诉我们一根筷子很难吃到东西,两根筷子在一起就容易夹到食物。“好”仅是“好女子”是不完整的,必须要有“好男子”的对应运化,才能合和出真正的“好”。女性希冀获得“好”,即得到健康、幸福、美德和智慧,是在与男性的互动互化过程中成长与完善的。
现代女性所表现出的是成长有余,完善不足。女性一生经历三个阶段:在父母身边做姑娘,为成长阶段;结婚成家做媳妇,为成熟阶段;生育孩子做母亲,为成功阶段。前两个阶段都是为第三个阶段作准备的,使自己储备教养孩子的德行与知识。在农耕时代,是以家族为主体的“熟人社会”,女性只要熟悉家庭的生活,就具备教育子女的资格。现代社会,则是由公共关系组合的五湖四海式的“陌生人社会”,女性只有融入社会,了解社会,才能获得教育子女的必要信息。女性走向社会既是适应社会潮流为生存的需要,更是养育后代的需要,且后者是更为本职的需要。养育好孩子才是女性的成功人生,自己在职场的所谓成功,仅是自身成熟的过程。英国撒切尔夫人在职场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死后儿子拒绝参加她的葬礼。其根源是他认为,撒切尔夫人因对权力的热衷疏于照顾孩子。
万物的生长机理是“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人生的成长也是如此。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良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内质是可以互补的。社会是充满阳性张力的“磁场”,也是张扬人的阳刚之气的舞台。女性特质是柔和娇美,一旦进入这一刚阳的场合,阴柔之美被抑制,不知不觉地激发出来的也是阳刚之气。社会上逐渐开始用“女强人”、“女汉子”等具有男性意味的词语修饰新时代的一些女性。绝大多数女性是不接受这些修饰语的,可又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状况。天地阴阳运化的规律告诉我们,女性阴柔之美的成长与提升,离不开男性阳刚之气的濡养,可为什么出现了相反的效应。主要是女性面对社会的刚阳之气的场合,没有把握自己阴柔的特质,反而舍长用短,拼命“挤出”阳刚之气去适应环境,结果遭遇“邯郸学步”的尴尬。作为女性步入社会,应充分发挥自己的阴柔之美,去对应阳刚,就会产生以阴合阳,以柔吸刚的泽润效应,这样阳刚之气就会反过来滋养助持阴柔,使自己形成柔中含刚的特有的柔韧平和气质。所谓柔和,是指女性生命体的回弹性与后续力,这是生命力旺盛的重要标志。具体形象是《道德经》中歌颂的水,水的柔韧不怕强力的撞击与分割,故有“抽刀断水水更流”的诗句,反过来水可以无孔不入、无物不淹、连续不断,故《道德经》总结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遇寒则结冰,遇热则化气,不同的环境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但质不变。故女性经过吸纳阳刚之气,极化出的柔和之美,不仅可以与阳刚的职场相适应,而且提升了自己的柔和的内质,释放出女性生命价值活力。有学者认为《道德经》是阴柔文化的经典,其中对女性如何适应环境早有教诲“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在人生的旅途中,须臾离不开“和”,对“和”的把握与领悟是人生的必修课。“和”的运化形成由三个部分来完成。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签约合同文件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合同文件形成的过程比较完整地提现了“和”的内涵。如甲方有一项新建工程招标,乙方愿意承建,此为“和”形成的第一阶段,甲乙双方愿意的基础上,构成对应共鸣关系。甲乙双方就完成该项工程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与履行的义务,通过酝酿协商,拟出双方认可的条款,此为“和”形成的第二个阶段,甲乙双方互动认可,构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识关系。合同形成签约后,就成为双方共同遵守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合同保障该兴建项目顺利完成,甲乙双方同时受益。此是“和”形成的第三个阶段,双方融合成一个以以该项目为中心的新的共同体,构成共生共赢关系。“和”具有“三共”的特性:共鸣——共识——共赢。
“和”的核心是如何将共识转化为共赢,共识是“同”,共赢才是“和”。“同”仅是由一点或几点形成的,不是整体;“和”是由“同”的运化而产生的带有全局性的调控统摄效应。古人说的“和而不同”,指出“和”是由部分的“同”形成的,“不同”的部分仍然存在,但已成为维护“和”的运化的结合体。“和”一旦形成,就展现出巨大的亲和力,带动整体、调控全局、创新发展,“家和万事兴”正是对这一效应的经验概括。我们常说“得遇知音”、“两个人好的像一个人”,其实仅是在某一点上的“共鸣”,却因这一共鸣点聚集了身心的精华能量,带动和转化了其他方面的能量与情感,达到“不同而和”的相融相亲。
女性天生具有柔和之美,在人生的过程中,也是不断对“柔和”的积淀与展发。在父母身边做姑娘是培养柔和,结婚成家做媳妇是实践柔和,养育子女做母亲是展发柔和。每个人是天然的教育家,女性更有优势,从小开始就读“父范学校”、“母范学校”,获得做人的学问和做事的方法。女性选修“母范学校”的几率更高,这是天性使然,母亲的言传身教,最易激活孩子体内先天胎音的能量,助发健康成长。母亲对女儿教育的重中之重是亲和力的培养,在这方面却成为中国从古至今的女性教育的短板,主要表现的是婆媳关系的紧张。婆婆埋怨媳妇不贤惠,其实质是母亲对女儿教育的缺失所致。女儿在娘家能够和母亲亲近,而到婆家就难以与婆婆共处,说明母亲对女儿的教育只有个性没有共性,缺乏相融互济的亲和力。有些女性结婚后,身进了婆家的门,心仍留恋在娘家,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此种现象更甚。不仅女性自己不能与婆家很好地融和,还会影响到自己的下一代远离了他的家庭生命之根,这是对后代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现在坊间流传的“妈妈生,姥爷姥姥养,爷爷奶奶有空来欣赏”的顺口溜,表明这一女性教育缺失之弊仍在蔓延。生命之旅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调整定位的过程。女性成家后,你的生命之根就由娘家移植到婆家,与婆家同呼吸,共命运,定位婆家是你的生命职责,不是任由你的意志想象的。生命之根不能准确定位,生命枝叶如何能繁茂昌盛。作为做姑娘的担心出嫁后父母缺少照应,此情可以理解。若因此而影响自己生命之根的定位,不仅不能为父母解忧,反而给父母添愁。女性切切记住,万物负阴抱阳同步运化才具有正能量。出嫁后,对父母照应的责任就不是女儿一个人的事,而是与你的另一半来共同承担,“女婿半个子”就已经表明原来由女儿一人承担的事,现由女儿女婿共同承担。女儿角色转换的职责就清楚了:“半心的姑娘,全心的媳妇”。现代的女性不是做不到,而是不知道怎么做,若做母亲的给女儿在做姑娘时上好了“婆媳关系学”这一课,就奠定了女儿柔和之德的根底,为女儿家庭的健康幸福夯实了坚实的基础。愿我们的女性教育能为“天下的好女儿一定是好媳妇,天下的好媳妇必然是好女儿”的理念实现添砖加瓦。
“和”的实现,除有良好的愿望外,还有一个方法问题。人人都有与别人亲和的愿望,可在与人的实际接触中,往往是适得其反,米粉拌肉融不到一块,究其原因是方法不当。“和”是双方的事,寻求“和”必须以自己为主动的一方,以他人为对应点,千万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主动对应就掌握了主动权,但这种主动要让对方愉快地接受,才是实现“和”的良好开端。以他人为对应点,你就要根据自己达于“和”的设计要求,来权衡对方的可接受量,然后挨船下篙对应。“秤砣原理”给予我们以启示:权是秤砣,衡是秤。“权衡”就是秤砣根据秤上物品准确地称出重量并确定自己的位置,始终保持与秤上物品的平衡。“称心如意”这个成语蕴含获得“和”的方法:称准他人的心,就能如满自己的意。在男女谈恋爱时,女性往往会感到情感的付出与回报不对等,有吃亏的感觉,是因为女性多喜用感性谈恋爱,一遇到如意的对象,不顾对方的情感激发的状态,就会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的感情和盘托出。当得不到自己认为的情感回报时,就会产生“情感透支”的埋怨。这就是自己制造的不和,因而谈恋爱也要遵循“秤砣原理”,才会“称心如意”。
我们在生活中时时事事都在寻求“和”,祈愿获得“好”,就要在时时事事中及时、准确把握与之对应的关系,给自己明晰定位,并及时转换角色,方能达到“称心如意”。现代社会营造出女性经济、政治、人格的独立,使女性走向职场并取得“男同志能做到的事,女同志也能做到”的成功,就认为自己也能治家,把职场的那一套移植到家中来,结果适得其反,与丈夫及婆家人的关系弄得越来越紧张。这是切入点把握不准所造成的。古人早就给我们指出人生成长的线路图:正心、修身、齐家、处世、创业、修真,且顺序不能颠倒,一步一个台阶,呈同心圆放大,这样才能做事圆成,做人精进,人事双成。现在大多数人缺少“正心、修身、齐家”等人生基础课程的学习,社会环境的影响,直接凭知识进入职场,多是技能型的成功,而对人性的完善则有所缺陷。故职场成功的女性尤其要注意将经验,反馈于自己身心,激发自己阴柔与和善,就能自然明白自己在各种对应关系中的位置,达到“和”而臻于“好”。我们应牢记女性在职场打拼创业,最终的落脚点是极发自己的阴柔之美,完善自己的和善之性,有益于自身,有益于家庭。若不能如此,就会演绎出现代女性“买椟还珠”的时尚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女性在职场成功的代表。在公众场合,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得为妻子弯腰鞠躬,并称陛下。在家里菲利普是丈夫,女王则是妻子。一次女王参加晚宴喝了点酒回家,敲门声很重。菲利普问是谁,她在外面回答说我是女王。菲利普没有回应,也不起身开门。女王仍在不停敲门,菲利普复问是谁,女王说我是伊丽莎白,菲利普仍不开门。此时女王意识到什么,连忙在外面说我是你的妻子,菲利普才把门打开。有王室的官员说:“菲利普亲王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将女王视作普通人的人,他也是唯一能够这么看待女王的人。”正是女王夫妇能够在国事、家事中定位准确,才赢来了“钻石婚”的幸福圆和人生。
“花好月圆”是我们常用的成语,也是一种自然现象,恰到好处地表述“好”的运化结果是圆满:女性在成长阶段,培养出柔和的美德就是圆满;在成熟阶段,能建立一个和睦幸福的新家庭就是圆满;在成功阶段,诞生健康的新生命、哺育新生命茁壮成长,成才成人就是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