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德慧·专题课 |
女子德慧大学堂茶道艺术工作坊
禅茶一味,梵音半曲
怎样才能像陈茶师一样,泡出美妙的茶汤
“每件事情上,慢下来60秒,你的生活会完全不同,你的事业也会更好更顺,就给自己60秒,不行吗?” ——陈茶师
陈茶师说,为什么有的时候人们喝茶会心悸?那是泡茶的时候人太粗鲁了,茶叶如同人的皮肤一般,你要轻轻抚摸才行。如果茶被我们粗鲁的冲泡,它的结构会被破坏掉,喝起来自然感受完全不同。凡事若不用心去做,用爱去灌溉,又怎能收获美好。好的茶艺正如同美妙的人生!
7月6日,北京,茶道艺术工作坊
我们在这里等你,你在哪里?
课程 |
主要内容 |
第一部分 中国六大茶类辨识 |
1、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辨识
2、 |
第二部分 茶具介绍与煮水方法 |
1、
2、
3、 |
第三部分 台湾小壶泡茶法介绍 |
持壶法、持盅法、备水、行礼、温壶、备茶、识茶、赏茶、温盅、置茶、闻香、冲泡、计时、烫杯、倒茶、备杯、分茶、奉茶、品饮步骤讲授与实践 |
第四部分 茶席设计 |
1、茶具组合样式配置 2、茶席插花的形式、花材选择、意境创造、花器选则 3、茶席中自然香料的种类、香品的样式及使用、香炉的种类及摆置 4、挂画等 |
第五部分
|
1、
2、 |
第六部分 如何泡一壶好茶 |
泡茶心法传授 |
第七部分 梵呗音乐会 |
梵,是印度语“清净”的意思。呗是印度语“呗匿”的略称,义为赞颂或歌咏。梵呗,亦称赞呗、梵乐、梵音。真言,是一组通过特殊发音方式,运用各种频率的声波与意识波的协同震动,来实现疏通气血、转化疾病、益智开慧等目标的一种身心灵成长和升华的修行方式。 |
|
折扣及优惠 |
2天
|
老学员及early 3人及以上团体报名八折优惠
|
孩子及成年人均可报名(10岁以下孩子最好由家长陪同) 下载报名表(http://xp.unimarketing.com.cn/files/3664/f/106610.doc)
咨询:陈红 |
【老师简介】
陈继寿先生:
刘湘子先生:自幼习琴,通晓东西方古典现代多种乐器,专心修习梵呗.狮子吼、云雷音。以虔诚、纯净、勤勉的心行,感召到多位高僧大德的教授和点拨,并且领受了云雷音、狮子吼、海潮音等的修行传承。他的声音空旷辽阔,似梵天之音,特别是狮子吼,震撼心田,直透心田,具强大的加持力!成为了梵呗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之一。
女子德慧大学堂的茶课上,同学总是发问“怎样才能冲泡出跟陈茶师泡的荼汤一般,有美妙的禅味?”,如果想知道答案,请你来参加这次茶道工作坊,两天的时间,陈老师将从茶叶的分类,茶性的辨别,讲到不同的茶,不同的冲泡技巧。而比茶和冲泡技巧更重要的是“心法”。
布置前的课堂是一副冷冰冰、没有生机的样子,却在陈茶师及夫人小丽老师的精心布置下,变得温暖而诗意,陈茶师说“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的位置”,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用心对待,瞬间就会变得禅意、美好。两天的工作坊,陈茶师还会教您茶席的布置,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美的传达。
“一位六年级的小女生在为我们布茶。她稚气的脸被虔敬与专注笼罩,这样的处子光芒照亮了我的心,整个茶室静极了,整个世界似乎只有那双在茶具之间游走的纤纤小手存在了。茶备好了,她轻轻地说了一声:“菩萨,请用茶”。这一声菩萨,叫得我泪珠滚滚。四周檀香袅袅,梵音阵阵,我轻轻的端起了茶杯,喝的心里滚烫滚烫。”(女子德慧大学堂校长王红《台湾的三杯茶》)
在女子德慧大学堂的茶道课上,也曾有一个12岁的小男孩,他泡的茶汤,比在场所有大人泡的都要清甜,陈茶师说因为他心无“挂碍”。静、定方能生慧。品茶见心性,欢迎小朋友进入茶道的世界,品中国古老文化的力量。当您的孩子,回家为您冲泡一壶清茶,一句“爸爸/妈妈,请用茶”,相信您也会如王红校长一样,泪珠滚滚,跟孩子有不一样的,爱的连接!
【学员眼中的陈茶师】
陈茶师神闲气淡的茶道演绎,让我领悟心性相唤,哪怕作为小女子也可以明大道、修大德、得智慧!(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ac4516cf0101c05r.html
)
一个身着中式半长褂、胸前优雅的搭配着红色围巾的儒雅男士映入眼帘。他的神情悠然自得,好像整个世界都能因为他而静止。是的,他的确有这个能力。一个男人有着比女人更甚的细致与温情。轻柔的拨动茶叶,轻柔的注水,轻柔的合盖,轻柔的出茶汤,他与茶,就像是一对亲密的爱侣,那种爱意全然于心;也像是一对父女,了解她的每个细节,关注她的每个时刻,只为她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ac4516cf01019s3b.html)
茶师说,即便是茶包,也可以喝出两种感觉。同样的茶包直接去开水机下面接水,和把杯子温过一遍,再慢慢的向杯中注水,喝着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相比,我们只是多花了一分钟的时间。慢活人生,就是幸福。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ac4516cf01019q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