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节选自《文明之光》
除了电灯和电影,爱迪生具有代表性的发明还有留声机,这项发明和电影一道,导致了娱乐产业的出现。虽然发明留声机的是爱迪生,但是将这个产品真正实用化,却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
1877年,爱迪生发现电可以将机械振动和声音振动相互转换,并因此发明了留声机,这样人类就第一次可以储存声音了,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发明。但是,爱迪生最初发明的留声机是以锡箔制滚筒,钢针播放,每个滚筒只播放几次便耗损了,因此很难商业化。
图7.1
真正发明了我们所见到的留声机的,是美国德裔工程师埃米尔∙伯林纳(Emile Berliner,1851—1929)。1887年他研制出一种叫Gramophone(根据希腊语“字”和“音”而得名)的唱盘式留声机,这种留声机使用圆形涂蜡(后来用虫胶)锌版作为播放和录音的媒体,同时也可制成铜板镀金的母版,然后进行复制。这种虫胶的唱盘使用寿命要比锡纸滚筒长很多,这样就使得唱片商业化成为可能,并成为了今日唱片的始祖。1895年,伯林纳说服了一些商人给他投资两万五千美元,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碟式唱机和唱盘公司——伯林纳留声机公司。
留声机的出现开创了世界音乐市场,并且改变了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以后技术含量更高的录音机(包括便携式的Walkman)和激光唱机取代了留声机,先后成为个人音乐市场的主要电子产品。这些产品使得音乐开始广为传播。1999年,各种音乐制品(激光唱片,录音带等)的市场量达到顶峰,仅美国市场规模就达146亿美元。不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种数字化音乐播放器(比如iPod)的出现,传统唱片市场迅速萎缩,到了2009年,市场规模只剩下63亿。不过即使如此,这个市场依然比电灯泡的市场大。
留声机和后来各种家庭(和个人)电子音乐设备的出现,给音乐这个最古老的娱乐和艺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直到近代,听音乐还只能到音乐厅(在中国是戏园子)或者将表演者请到家里,这样就只有少数人有机会享受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表演。在欧洲听过肖邦钢琴演奏的恐怕只有数百人而已,听过李斯特钢琴演奏的也不会超过数万人。同样,在中国清代,听过最好的京剧演出的人也只能在万这个数量级。这样一方面大众无法享受到一流的表演,另一方面却为二流甚至三流音乐从业人员提供了生存空间。但是,当留声机等产品,尤其是激光唱机和高保真音响出现后,普通百姓在家就能欣赏到20世纪最好的钢琴家鲁宾斯坦演奏的肖邦的《波罗乃兹舞曲》和《练习曲》,或者京剧大师梅兰芳唱的《贵妃醉酒》。这一方面使得优秀的文化得以快速传播,从此有了一个新的行业——娱乐传媒业,另一方面使得二流和三流的艺术家生计成了问题。和很多产业一样,电的出现引发了赢者通吃的马太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