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明之光#之#发明365# 6月27日 期权的发明

(2015-07-08 22:04:50)
标签:

杂谈

#文明之光##发明365# 627日 期权的发明

《文明之光》第三册里专门有一章介绍股市,最近这个话题很热,我们节选刊登一些。发明不仅有技术和产品,也有金融交易手段,今天介绍期权的发明。

荷兰是第一个全球范围的强国,荷兰人不仅富于冒险精神,而且在金融产品上很有创意,因此第一次金融泡沫出现在荷兰也在意料之中。

以下节选自《文明之光》第三册:

郁金香在今天是再常见不过的花了,在美国Costco仓储店里,18美元可以买到50头郁金香,很便宜,也很好养。在荷兰,郁金香深受国民的喜爱,被誉为国花。到了暮春时节(那里的春天来得晚),城市郊外都会有大片大片的郁金香开放,煞是好看。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种花原本产自土耳其,经过奥地利人的手才传到了北欧的荷兰。郁金香有时会感染一些无害的病毒,这些病毒会导致本来单一颜色的花朵上出现火焰般的条纹。荷兰人非常喜欢这些被感染了病毒的郁金香,认为是名贵品种(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基因这个概念)。

​#文明之光#之#发明365# <wbr>6月27日 <wbr>期权的发明

20.1 被病毒感染了的郁金香,花朵呈现出火焰般的条纹

到了17世纪初期,荷兰从对外贸易中挣了很多钱,全体国民都很富庶,一般市民都会种上一些郁金香来点缀庭院,而富人们则喜欢在他们的花园中展示新的和稀有的郁金香品种。由于民间聚集了大量的财富而暂时没有其他的投资渠道,一些郁金香的珍品便被卖到了不同寻常的高价。到了17世纪30年代,人们购买郁金香的目的已经不再是为了其内在的价值或作观赏之用,而是期望其价格能无限上涨并因此获利。1634年,人们10月份花10块钱买一头郁金香的球茎,11月份就可能以20块的价钱卖出。既然炒作郁金香挣钱这么快,还工作干什么。荷兰全国表现出一种病态,各行各业的人们放下手中的工作,开始竞相抢购郁金香球茎。

 

于是,一些机敏的投机商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囤积果然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到了1636年,一株稀有的郁金香品种Chider卖到了1600弗罗林[1]的高价。这是什么概念呢?当时头公牛只要120弗罗林,一辆马车也只不过是500弗罗林的价钱,也就是说,这头郁金香球茎能值13头牛。面对如此不合理的价格,所有人都昏了头,他们即使隐隐地感觉到有点匪夷所思,但是想到下个月就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钱从自己手里买走,很多人变卖家产,只是为了购买一株郁金香。也就在这一年,为了方便郁金香交易,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干脆开设了固定的郁金香交易市场。

 

外国的投机者听说到荷兰炒郁金香能发大财,便纷纷带着钱跑到荷兰。大量热钱的涌入进一步推高了本来就不合理的价格。当时一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谁都相信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发出订单,无论多高的价格都会有人付账。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兰,贫困将会一去不复返。无论是贵族,还是工匠、农夫、船夫、随从、伙计,甚至是扫烟囱的工人和旧衣服店里的老妇,都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机。无论处在哪个阶层,人们都将财产变换成现金,投资于这种原本很普通的花卉。”[2]

 

郁金香价格上涨的过程就不细说了,总之从1636年到1637年郁金香的价格又涨了60倍。但是好戏有时伴随着黑色的幽默, 16372月,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以6700荷兰盾的高价成交。要知道当年荷兰政府将各种特权作价给东印度公司,才获得25000荷兰盾的股份[3]。这株郁金香被一个船主买走,这位船主把它当作奖品送给了他最好的水手,而这位水手把它当作早餐的洋葱给吃了。这顿饭吃掉了当时一船货物的价钱,或者是阿姆斯特丹运河边上一栋水景豪宅,或者是当时440个荷兰人的一年的收入

 

接下来荷兰人创造了一种伟大的证券——期权。这东西说起来有点罗嗦,简单地讲,在价格上涨时,它可以用较少的资本锁定较高的利润,但是如果涨幅没有达到预期(更不用说是下跌),它会放大投资人的损失,甚至让投资人血本全无。有了期权的交易,荷兰人的炒作更疯狂了。

 

[1]Florin,原本是佛罗伦萨的金币,后来成为荷兰流通的货币。

[2]Mackay, Charles (1841),Memoirs of 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Madness of Crowds,

[3]详见第二册“荷英时代——为什么英、荷统治世界”一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