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上回讲到法国蜡烛商艾波特发明加热和真空包装保险的技术http://www.weibo.com/p/1001603851423564611420,但是艾波特自己不知道其中的道理。这个谜底到了半个世纪后才由法国伟大的科学家巴斯德揭开。
说起巴斯德,我们都知道他的巴斯德消毒法和细菌生源理论。其实他的贡献远不止这些,今天我们医学上的很多基本原理都源于他。除了否定了细菌的自然发生说(自生说,也就是说在一个无菌的环境里不会自己长出细菌),提出疾病细菌说之外,他还发明了疫苗接种方法,他也是为第一个制造狂犬病和炭疽的疫苗的科学家。由于他对科学,尤其是微生物学的巨大贡献,他被世人称颂为“进入科学王国的最完美无缺的人”和“微生物学之父。
图6.14 伟大的科学家巴斯德
巴斯德于1822年生于法国一名退伍军人(后成为皮鞋匠)的家庭,家境并不富裕。巴斯德从年轻时就对科学感兴趣,22岁大学毕业后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845年获硕士学位,1847年获博士学位毕业。他于1848年开始任物理学教授,后担任化学教授。巴斯德共有过5个子女中,只有两个活到成年,而其余三个死于伤寒,此事激发了他去研究治愈各种传染病的方法。
早期的巴斯德是一名化学家,还在大学时代,巴斯德便开始了对化学结晶体形态和结构的研究。巴斯德以后又提出了分子不对称性理论,开创了立体化学研究的途径。
巴斯德对细菌的研究源于工业的需要。法国的葡萄酒业非常有名,但是葡萄酒放得时间长了会变酸。于是葡萄酒商们向巴斯德请教如何防止让酒变酸。巴斯德首先研究了酒的发酵过程。他发现发酵是因为微生物(酵母菌)的增长造成的。酒变酸和发酵类似,不过是由不同的微生物引起的。巴斯德的发现改变了以往认为微生物是发酵的产物,发酵是一个纯粹的化学变化过程的错误观点。他随后创立了“巴斯德消毒法”(高温短时间加热杀死有害微生物)。
1862年,巴斯德开始研究艾波特密封包装瓶的保鲜原理。经多次实验,终于通过实验,证明煮沸的肉汤内,不会增长细菌;因此否定认为“生物随时可由非生物发生”的自然发生说(无生源自生论)。他提出“一切生物来自生物”的结论(即生源论).
巴斯德还提出了预防接种措施,认为传染病的微生物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变成防病的疫苗。他于1881年着手研究狂犬病,1885年以减毒的方式研制出减毒狂犬病疫苗,巴斯德的名声引来大西洋彼岸的求助,当时美国新泽西几名男童遭到感染狂犬病的犬只攻击,性命垂危。这起新闻引起美国民众的重视,自发集资协助这几名男童跨越大西洋至巴黎,寻求巴斯德的救助,而巴斯德也不负众望,利用他研究出的狂犬病疫苗,在同年7月6日治疗一受狂犬咬伤的9岁儿童Joseph Meister。至此,巴斯德已经是跨越欧陆国界及大西洋隔阂的知识英雄。
2005年路易·巴斯德被认为是第二伟大的法国人,当时第一名是戴高乐,估计再过50年,戴高乐的影响会更小,巴斯德的影响则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