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节选自《文明之光》
我们关于工业革命的发明告于段落了。近代实验科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能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离不开观测和测量仪器。我们从今天起就讲讲这方面的发明,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望远镜的发明。
我们在前面介绍玻璃时介绍了眼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人类除了对微观世界好奇外,还对宇宙很好奇。在发明望远镜之前,观测星空只能靠肉眼,有时天文上的发现成了比眼睛,据说古希腊著名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就是因为眼睛特别好,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星星。顺便说一句,托勒密建立地心说模型,得益于喜帕恰斯留下的很多数据。
望远镜的出现延伸了人类的视力。在小学课本中我们都学到过伽利略发明望远镜的故事,大概的意思是说有几个小孩到眼镜店外玩耍,把近视镜和老花镜对在一起看远处的东西,发现远处的东西变近了,后来伽利略知道这件事后,发明了望远镜。这个故事和真实情况有一点点相似之处。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荷兰的眼镜商汉斯·李普希(HansLippershey)和扬森(Zacharias Janssen )和米都斯(JacobMetius)在1608年各自独立地发明了望远镜,其原理都相同,就是利用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折射光起到放大效果。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同时发明一样东西,因为技术的进步到一定阶段,突破就从偶然事件变成了必然事件。其中扬森还发明过显微镜。过了一年伽利略了解到这个消息,在意大利改进了望远镜。根据发明是以最后一个发明人的名字命名的原则,这种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作的望远镜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
图4.28.1
伽利略
伽利略利用望远镜发现了很多新天体,最有名的是木星的四颗卫星,为了感谢他的保护人美第奇家族,他把这四颗卫星称为美第奇卫星,不过后来科学界根据发现者命名法则,将它们改称为伽利略卫星。这四颗卫星发现的意义非常大,在伽利略以前,日心说和地心说之争基本上是模型之争,日心说并没有直接的佐证,更何况哥白尼日心说的模型还不如托勒密地心说准确,因此在很长时间里大家对它是将信将疑,教会也基本保持中立。面对反对意见,哥白尼是使用一些新的假想来证明还处在假说阶段的日心说,今天看来大多解释基本上都是错误的(详见《文明之光》第七章)。而伽利略发现的这四个木星的卫星,说明卫星围绕行星转在宇宙中可能是个普遍现象,并非只有地球有卫星。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还第一次发现银河系并不是模模糊糊的一片(这是过去的认识),而是由一个个恒星构成的,而太阳可能是众多恒星中的一个。正是依靠伽利略提供的佐证,理性的人们才信服日心说,这已经是17世纪初的事情了,离哥白尼去世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了。
图4.28.2
明天我们讲讲牛顿在望远镜上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