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吴军博士
吴军博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257
  • 关注人气:2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明之光#之#发明365# 4月2 源于日本的发明(7)蓝光DVD

(2015-04-05 04:52:03)
标签:

杂谈

#文明之光##发明365# 42 源于日本的发明(7)蓝光DVD

我们上次讲到,日本科学家中村修二2014诺贝尔奖获得者)发明了实用的蓝色激光二极管二极管后,使得制造大容量的激光盘成为可能。之前我们讲到的CD以及后来的DVD,采用的都是红色激光的二极管由于红光的波长较长,因此在此基础上做的激光盘密度不可能太高,一个12cm直径的光盘做到4.3G已经非常好了(DVD的标准),当然,工程师们后来发明了在同一张盘上做两层,使得容量大一倍,就是即使如此,一张光盘也存不下一部高清晰的电影。蓝光由于波长短,可以让光盘的密度做的高很多。因此,索尼等公司一得到中村修二在技术上的突破消息,就开始着手研发基于蓝色激光的新一代激光盘,它同时启动了两个项目,一个是和飞利浦合作的UDO(高密度光盘),另一个是和先锋合作的DVR BLUE(蓝光数码视频录像)。顺便说一句,飞利浦和先锋都是索尼在生意上最大的竞争对手,但是它们能和索尼长期合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靠盛田昭夫的领导艺术,也体现了在现代商业时代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艺术。今天,通过恶性竞争打败竞争对手并不是一个最好的做法,合作常常对各方更有利。没有这一点,就不可能打造真正的跨国公司。

​#文明之光#之#发明365# <wbr>4月2 <wbr>源于日本的发明(7)蓝光DVD 4.2.1 中村修二

在上述两个项目中,DVR BLUE更成功,2000年原型推出,2001BLUE DISK的商标正式推出,2002年索尼主导了工业界的9家大公司,搞出了Blu-rayDVDBD联盟,这有点像后来Google主导了的Android联盟。可以说,在商业模式上,日本人也是有创新的。Blu-ray DVD的标准容量为每层25GB,是过去DVD的六倍,两层50GB,已经可以存下任何高清晰电影了。就在索尼研制Blu-ray DVD的同时,日本的东芝和美国的微软也在一同开发另一种高清晰DVD的标准HD DVD,其容量为每层15GB,小于Blu-ray DVD

2003年,索尼推出了第一款蓝光DVD机,价格高达3800美元,到了2006年,价格降到1000美元,第一张蓝光DVD的电影碟也是那时候出来的。那一年,索尼为了推广它新一代的、装有了蓝光DVD的游戏机PS3,将后者的价格降到了599美元,反而比蓝光DVD播放机便宜,因此我的第一台能播放蓝光DVD的设备就是PS3,虽然我从来没有用PS3玩过一次游戏。以后,蓝光DVD机就变得越来越便宜,今天只要几十美元了。蓝光DVD一诞生,就获得业界和消费者的好评,它被认为是给消费者提供了在家享受电影的可能性(之前的视频录像清晰度都无法和电影相比)。

​#文明之光#之#发明365# <wbr>4月2 <wbr>源于日本的发明(7)蓝光DVD图 4.2.2 带有蓝光DVD的PS3游戏机

蓝光DVDHD DVD的竞争持续了短短的几年,到2008年就结束了,这一年东芝和微软宣布中止HD DVD的项目。这个结果工业界没有人会感到奇怪,有两个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第一,蓝光DVD在技术上更好一些,第二,也是更重要的,蓝光DVD联盟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联盟,因此后来很多视频公司加盟,而HD DVD主要是靠微软用钱来支持。在历史上,一个封闭的,靠钱支撑的技术,常常竞争不过开放的联盟。这也体现出在今天,合作比咬牙切齿地打败对手更容易获得商业成功的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