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上集[http://www.weibo.com/p/1001603809242023885201]说到亨勒因发明了机械钟,当时的钟只有时针,没有分针和秒针,因此只能大概给出一个时间,远谈不上准确计时。不过,经过欧洲工匠们几个世纪的不断改进,机械钟到了18世纪已经比较准确了,至少对付日常工作中的计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一件事情让社会对更准确的钟产生了需求,那就是航海的需要。
罗辑思维做了一期比较煽情的节目介绍航海钟的发明,讲了很多卓有趣味的故事,这些故事我们就不重复了,其实这些故事都是来自《经度》一书,英国还把这本书拍成了电视片。我们来讲讲航海钟发明的始末、技术上的特点以及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这件事背后反映出来的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
我们知道在海上确定位置需要靠经度和纬度两个数字(也就是球面坐标),纬度比较好测量,因为它有一个绝对的零度(赤道)和90度(南北两极),在不同维度观测天体的角度是不同的。经度比较难确定,因为它没有绝对的零度,今天之所以以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位置定为零度,是英国英国牛逼,当年路易十四时,还把巴黎定为零度,如果当年中央帝国把欧洲打得满地找牙,可能紫金山天文台的位置是零度。既然零度可以随便定,船到了大西洋上一个点怎么能知道是西经50度还是60度。那有人说了,看标准时间(比如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然后对应太阳或者星空的位置(当地时间)。这是可行的方法,因为知道两个时间差,以及地区自转的速度,就能知道经度,但是准确的格林尼治时间怎么来?这就需要一只非常准确的钟,使得它在航海几个月后,误差不能超过1分钟(每差出一分钟,在赤道上就差出27公里),这在今天一般的机械表也很难做到,何况那只钟还要经历海上的颠簸,因此当时科学家(哈雷、牛顿)和钟表匠们都认为这件事做不到。
为了解决测量经度的难题,当时英国政府悬赏2万英镑(相当于今天的上百万英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英国约克郡的木匠兼业余钟表匠哈里森(John Harrison,1693-1776)决定试一试(不是像传奇故事里说的只会做木匠活)。其实在他之前,就有人在研制航海钟,著名科学家惠更斯就曾经发明了摆钟,并且制造了第一航海钟,但是准确度远远不够。航海钟的难度在于在海上一颠簸,当时什么钟都准不了了。哈里森的设计颇为巧妙,他用两个方向相反的震荡装置抵 消颠簸带来的误差。这样在海上,它比其它的钟会更准确。哈里森把这只钟叫做H1(H是他的名字首字母)。但是,在海上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温差大,由于热胀冷缩,这样一来钟又不准了,于是,哈里森有设计了用不同长度的弹簧来相互抵消温度带来的影响,这样他又制作了第二只钟H2。接下来又发现有其它的问题,比如船在波浪上航行,其实会产生额外的向心力,这也会影响钟的准确性,于是哈里森有设计新的装置抵消这种作用。这样一来他的钟H3就大得不得了了(几十公斤,有点像地心说的小圆套在大圆上)。最后他又致力于将他小型化,这次制作出第一个真正实用的航海钟H4(只有12厘米)。这前后,哈里森花了31年的时间,这时他已经68岁了,他的弟弟,也是他的助手已经去世了,他的儿子在给他做助手。哈里森的心态从当年想赚一笔大钱,已经变成一定要把这件事做成。最后,真让他做成了。到了1767年,哈里森74岁那年,英国的经度委员会正式承认他完成了英国政府在1714年设立的这个有奖项目。
图2.13.1
哈里森H1的设计(有两个相反运动的振荡器)
当然,哈里森的航海钟造价非常昂贵,他原始设计的H4,并没有真正装配给海轮。这一点,在《经度》一书和罗辑思维中都忽略了。真正装到船上的航海钟利用了哈里森设计的很多原理,但却是另一种钟。讲到这里,必须要说法国人的贡献了。在1748年,哈里森还没有完成他31年奥德赛的时候,法国钟表匠罗伊(Pierre Le Roy ),发明了革命性的钟表棘爪擒纵机构,这从根本上 解决了颠簸和温度对钟表误差的影响,今天的机械钟还在使用这个原理。这一个简单的机构,就省下了哈里森钟里面一大堆零件。
图
2.13.2 罗伊革命性发明棘爪擒纵机构detent escapement.
到了1766年,罗伊制造 出一款比以前准得多的航海钟(这是在哈里森H4之后5年的事情)。
图
2.13.3 罗伊发明的航海钟钟芯
到了1780年,也就是哈里森去世四年后,英国钟表匠Thomas Earnshaw和John Arnold在罗伊的基础上又发明了棘爪擒纵齿轮,这有使得航海中的设计简化了很多。直到1825年,航海中发明60多年后,英国的舰船才普遍航上航海钟。
图2.13.4
通过航海钟的发明,我想谈这样几点感触:
1. 社会需求是发明的动因,很难为了发明而发明
2. 发明需要找到以前的问题所在,先找主要矛盾(海上颠簸),然后还需要解决一个个看似细小的问题(温度变化等)
3. 当各个问题都解决后,设计一定是非常复杂的(而每个解决方案多少有点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有点像地心说模型(关于这段公案,大家可以看《数学之美》),然后需要认识问题到本质,找到简单的解决方案。
4. 发明和研究都需要站在巨人肩上,不断传承,没有技术传承的文化,在发明上是走不远的,这一点,近代欧洲人做得比较好。
5. 还是那句话,发明的功劳常常不给第一个发明人(比如最早的航海钟是惠更斯设计的),而是给最后一个让它实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