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来只想讲中国人如何发明水稻的种植从游牧采集的部落定居下来,但是这涉及到中国人的迁徙,因此不得不先讲讲中国人如何从非洲大陆来到东亚说起,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的祖先发明的兽骨针(和动物筋线),也要顺带讲一讲。这样一来整个一集就比较长了,分成两天写,包括上、下两部分。
上次讲到我们的祖先开始“盛装出行”了(上一讲的链接 http://www.weibo.com/p/1001603795132808874792),走了很多次,花了几万年才走出非洲。为什么走了几万年呢,因为当时在欧洲和小亚细亚已经有另一种人类占据了那里,堵住了现代智人前进的道路,他们就是尼安徳塔人(有些地方翻译成尼安德特人),人类经过和他们长达几万年的竞争和战争才最终获胜。这个过程就不细讲了,《文明之光》中有些记述。
如果今天让大家从非洲徒步走到中国,各位会选什么路径呢?大家可能会选择丝绸之路,因为那样路途最短。但是,我们的祖先没有地图,因此没有找到这条路(或者走这条路的人死在了沙漠中)。除了丝绸之路,今天看来比较方便的走法也可以沿着当年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路线,从小亚细亚出发到印度,然后再到东南亚,并且从南方进入中国。当时确实有一群人(马来人)这么走,不过在东南亚他们沿着马来半岛走,一路往暖和的南方走,走到尽头遇到了大海,当时正是冰河期,马来半岛的尽头和澳大利亚非常近,结果他们到了澳大利亚而不是中国,当然一部分马来人后来从南方进入了中国,不过他们不是中国人的主体(我们黄种人的主体属于蒙古人种,黄种人在学术上也称为蒙古人,就如同白种人被称为高加索人一样)。那么中国人是怎么来的呢?
图1.5.1
剑桥大学绘制的人类走出非洲图。其中中国人有两个来源,主体蒙古人种来自于西伯利亚,少量的马来人来自于马来半岛。生活在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土著人是中国人的近亲。
我们的祖先走了条大弯路,他们从非洲出发进入欧亚大陆后一路向北,居然走到了极北的西伯利亚。之所以这么走,一般认为是追逐猎物。接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祖先如何在西伯利亚的冰原上生活的,这就要说到一大发明了,兽骨针。在南非,北欧和俄罗斯西伯利亚都发现了史前人类的兽骨和象牙针,距今都在4万年以上。今天生活在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靠近苏蒙边界)的鄂温克人,依然会用兽骨针和鹿筋线缝制兽皮的衣服,这种衣服不仅比我们的大棉袄暖和多了,而且非常结实耐穿,他们依然保留了我们祖先的很多习惯。而中国人的祖先可能是最早掌握用兽骨针(和动物筋线)缝纫的人,当然,这完全是出于生存的需要。
为了适应在西伯利亚冰原上生活,我们的祖先不仅发明了在冰天雪地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进化出了很多适合寒带生活的特征,比如今天东亚人的圆脸,以及上面厚厚的脂肪(防寒),眼睛比较细长(防寒并减少冰雪反射的阳光照进眼睛),而且眼睛下面有两块肉,也能挡住地表反射阳光,这些特征在比较温暖的东亚(相比欧洲)是不需要的。由于我们的祖先来到西伯利亚,便给我们留下了这些特征。这正好解释了为什么东亚人有了一副适合寒带生活的长相(而东南亚土著人则没有)。(而生物学家认为,性选择将这种长相保留了下来。)[注释:另外一组长着适应寒带生活长相却生活在温暖地区的人就是美洲的印第安人。]
图
1.5.4 美国橄榄球运动员要在眼睛下面涂上两笔,防止反射光,我们东亚人可能就不需要了。
后来,气候再次变迁,大量的东亚人不得不从西伯利亚南下,到更暖和的东亚,并且成为了中国这块土地的主人。那么是什么让这群迁徙的人定居下来不再到处游荡呢?请看下集介绍陶器的发明和中国人对水稻的改良。
[前几讲内容,关于建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