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科学中闪耀着人文之光,然而科学的祛魅功效是否也深深地刺伤了人文?当人们为科技的进步自我膨胀时,我们该怎么定义这个时代的人文主义,又怎么在科技和人文种找到一个平衡?
科学上最重要的是科学的方法,而不是科学的结论。科学的结论是不断地被证伪的,这导致科学不断地发展。因此,任何试图把科学作为新的“神”,用所谓科学的结论趾高气扬地否定一切文化的做法,本身就不是科学的。在科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只要从正确的前提出发,依照事实根据,采用逻辑推理,都有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这就是科学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并不因为实践者是专家和权威就能够得到更正确的结论。我们常常迷信所谓“专家说”,“教授说”,都不是科学的态度。因此我想象不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会极度自我膨胀,因为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一个很长过程中的一小段而已。
今天,科学已经很难靠一两个人独自工作而取得进步,常常是很多人合作的结果,而在合作中,情商就显得非常重要。匈牙利数学家额多斯一生和上百名科学家合作发表过论文,而我们所知的很多顶级科学家比如冯诺依曼和奥本海默,工作都是靠成百上千人的合作完成的。因此我想象不到有什么好自我膨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