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科学和技术是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如果不是唯一)可以通过积累而不断提高的成就。后人的成就总是站在前人肩上的。而其它一些文明成就,比如文学、艺术和音乐就不具有这个特点,它们有非常强的时代感和地域特点,我们很难说今天的绘画比当年米开朗基罗的强,今天的诗歌比唐诗强。
正是因为科技的这个特点,因此,科技进步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的,在科研中,方法远比结论重要得多。这是我要给出的第一个建议。在过去的2000多年里,中国在大多数时候科技领先于西方,但是当近代欧洲普遍才用了一直沿用至今的科学的方法(《文明之光》中有一章专门介绍)后,科技开始突飞猛进地发展。欧洲人发明瓷器,是靠上万次的实验,每次的记录都有保存,今天还可以看到,因此,我们今天可以复制出欧洲历史上任何一款瓷器。但是,中国一直处于发明,失传,再发明,再失传的怪圈中,以至于我们今天无法得知宋朝人是如何烧制汝窑瓷器的。科学的方法很关键的一条是证伪,这一点在中国过去做得不好,一来是一般人过度迷信权威,二来权威从来不允许别人证伪他们。我在《科学的方法》一张中列举了很多例子,大家对照看一下,是否国内的一些专家有这个毛病。需要讲究科学方法的地方还有很多,大家不妨看《文明之光》第二册。
对于研究生,首先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这一点刚才已经说了。其次就是要具有理性的批评精神,这一点我在北大的讲座中也讲了。第三就是眼界要开阔,要注意学术以外的能力,因为今天的研究大多不是一个人完成的,没有很高的情商是做不成什么大事情的。第四就是心胸要开阔,要多向周围的人学习,同时欢迎他们批评自己。至于学术功底,我觉得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不必担心。我在《文》这本书中讲述了很多这种例子,大家可以到图书馆借阅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