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测试题
(2012-07-15 15:18:06)
标签:
学习资料教育 |
分类: 高一语文 |
《劝学》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一、知识积累(25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⑤舟楫(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4分)
⑵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⑶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⑷君子生非异也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⑶参省乎己
⑸而致千里
⑺驽马十驾
4.比较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6分)
古义:
用心
古义:
博学
古义:
爪牙
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4分)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⑶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⑷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6.填空。(3分)
二、探究表达(10分)
7.文章开始提出了 “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请细读文本,用自己的话概述有关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6分)
学习的意义:
学习的作用: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8.本文善用比喻,请你任选两个比喻句,分析它所表达的意思和这样写的好处,同桌之间互相交流。(4分)
三、阅读鉴赏(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1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③金石可镂
10.“中心词+之+定语” 模式是定语后置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请找出文段中属于此种形式的定语后置句。(2分)
11.翻译下面两个句子。(9分)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分)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5分)
[参考答案]
第一课
1.①zhòng②yú③qí④yú⑤jí⑥qí⑦nú⑧lòu
2.⑴车柔—煣,用火熨木使弯曲。⑵有—又,表示重复或继续,再。⑶知—智,智慧。⑷生—性,资质,禀赋。
3.⑴已:停止,废弃⑵槁暴:枯干。槁,枯;暴,晒⑶参省:检查,反省⑷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⑸致:到达⑹假:借助⑺驾: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为“一驾”⑻镂:雕刻
4.用心:古义:因为,心思,两个词。如:用心一也。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比喻帝王得力的助手。如:蚓无爪牙之利。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5.⑴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⑵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⑶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⑷利:使……快,走得快
6.⑴《荀子·劝学》
7.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
8.如文章开首,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比喻,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把深奥的道理寓于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联想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
9.①
脚步快
1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1.①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②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