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林正疆兄书9:为什么辩论易学难成?

(2017-02-11 12:53:42)
标签:

杂谈

热爱辩论的人是很多的,但能够谈得上在辩论上有些造诣的人很少,这是任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共同的现象,没有群众基础就很难有一个金子塔尖,就像有些人下一辈子棋,下得挺开心,棋力也始终不入段位,有些人打一辈子乒乓球始终是在业余健身的层次。

但好处是这些竞技有相对来说不需要特别专业鉴别力的也能分出输赢的客观标准,比如乒乓球,你叫什么流都无所谓,你接不住人家的球就是输;比如格斗,你身材再好,姿势再漂亮,你是什么宗的多少代传人,吃人家一拳爬不起来了就是输。

比如在乒乓球界标准很清楚,邓亚萍长得也不好看,她干别的也不是很成功,但是在乒乓球领域,没有谁会否认邓亚萍的功力。这些领域以竞技实力说话,不会有人以井底日天的狂妄,随便搞出个什么“宗”来,邓亚萍这种顶级选手,也不会给自己弄个“乒神”这种头衔。

但是辩论相对来说容易出的问题,就是标准不那么客观,如果把辩论理解成思想格斗,那标准应该是客观的,但问题是很多人并不那么看,有些是看朗诵,看颜值,尤其有些光环被渲染,容易使本来就有主观色彩的标准更模糊。一场比赛判断标准各有不同,其实问题不大,怕就怕把标准搞乱了,进而把法门搞乱了,让很多后来者走弯了路子,误人子弟。

任何功夫都有根本法门,要非常扎实的反复练习才能打下根基,进而有未来精进的依托,但是往往人们常常忘了这些基本的根基,更容易被一些花哨的花拳绣腿吸引,不走正路,最后就练废了。

我们高中有个同学,个子也不高,学习也不是特别突出,就是当时在我们男生中打乒乓球无敌手,我们无招架之功,我们都非常佩服他,神乎其技,特别是觉得他的弧旋球特别厉害,于是我们都钻研发球怎么能让球旋转,后来我们也都能发弧旋球,我们之间相互打得挺热闹,但跟他打还是没有招架之功。毕业很多年后,有一次我们同学聚会,有人又提起这个茬儿,你小子怎么就这么厉害?他跟我们终于袒露心声,他其实也不算多厉害,在乒乓球方面也就最多算是二级运动员水平。他讲,只不过我是专业训练过的,你们觉得打球厉害就是会发弧旋球,其实弧旋球原理很简单,一点都不难,是个人都会发。我在体校的训练是真正功夫所在,首先是要练挥拍,要姿势固定,教练让我们拿个铁拍子反复挥,逐步练到我们叫肌肉固定,就是形成肌肉记忆、本能反应,再接下来连推挡,打对角线,再练扣球。这些基本功练好了,弧旋球这些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你们没在基本功方面下过功夫,所以还没算入门,练弧旋球也没用。

辩论的本体是对问题的认知较量,辩论的功夫就是认知的功夫。认知能力的高下层次是很分明的,比如有人不理解读博士到底有什么水平,当然有些博士是假博士,一个真博士(博士论文是自己写的,开题方向有价值)除去知识修养的部分,从能力上讲就意味着他对某个专业领域具有深度认知能力,当然有些人,比如比尔盖茨估计认知能力超过绝大多数博士,但人家已经高明到那个程度不屑于学历的,那是另一回事。

比如定义,看上去简单,这个功夫就很深,你能跟剥洋葱一样,最后把一个问题一直剖析到内核,这个功力的差别是很明显的,能把这个能力突破了,做个博士论文已经成了百分之八十,但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大多数人这方面能力就是不会突破。

就像那些练跆拳道的,都做一样挺酷的姿势,嘴里哈哈有声,挥掌出去,有人一块木板都劈不开,有人一掌能劈断十块八块木板。这个功夫绝大多数人没练过就体会不到,认知的功夫也没有精进的根基。

辩论就跟很多功夫一样,易学而难成,入门门槛不高,大多数人都像玩乒乓球一样可以玩玩,也有人终身热爱,但我眼见很多的喜爱辩论的同学,我比喻就跟大白菜一样,一浇水就长,很快就长得翠绿可人,但成了辩油子,永远也无法精进,不能长成根基入地冠盖参天的大材。有些同学拿到什么辩题都能说上几句,不用做什么研究,朗诵一个辩词也是铿锵有力,挺像那么回事,那也不能说不是功夫,但是终究是皮毛功夫,毕竟不是根本功夫。

辩论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脑力健身活动,大多数人就是喜爱,用来预防少儿自闭,老年痴呆也是利国利民的,花拳绣腿亦无坏处,以开心为佳。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对黄执中在小孩中推广辩论普及一直是非常赞赏钦佩的,愿随喜功德。但他把这种娱乐外行的花拳绣腿这几年树成“新剑宗”我就看不下去了,这就是因为缺乏系统学习和深度认知能力造成的井底日天,把小同学都带到沟里去了,就跟有些民科不知天地之大,稍有所悟就乱树理论一样。如果华语辩坛算有个辩论圈的话,连这种基本学术规范都搞不清爽就别玩了。

当然,我也曾经有困惑,如果辩论都是一些理性的功夫,那也太枯燥了,就跟打乒乓球如果整天就光连挥拍推挡,那不是跟练举重一样枯燥,人都练成机器人了,还有何法喜之乐?

有一次我结识一个乒乓球国手,是世锦赛拿过冠军的,我问她这个我困惑的问题,如果乒乓球运动员练得都是些差不多的基本讨论,那练到一定程度都在伯仲之间,你们这些顶尖运动员之间还比拼些什么?你们技术都是半斤八两,你们之间还会觉得什么样的人比较值得钦佩?她想了想说,我们乒乓球运动员到了一定层次,比的就是意志品质和情商。这个回答印证了我在辩论领域看到的现象,这个话题下次再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