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批评之《黄色壁纸》和《拉子妇》(2013、6、17讨论用)
(2013-06-16 20:30:37)女性主义批评之《黄色壁纸》和《拉子妇》(2013、6、17讨论用)
李永平,男作家,马来西亚沙捞越,其小说集《吉陵春秋》,东南亚华文文学中唯一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去年在大陆出版的长篇《大河尽头》值得一读。《拉子妇》(1964),“我”的三叔娶了当地原住民的女子,被华人称为“拉子妇”的三婶,人品、长相俱佳,又懂华语,然而在华人大家族中,她始终是“治”的对象,只有母亲体谅她,然而,三婶有孩子后,母亲也不让她奶孩子,全然不知“拉子本来就是喝母奶长大”,对其承担母亲角色的恐惧。6年多后,三叔又娶了华人女子,8个月后,三婶寂寞地死去。性别身份的表象不应遮蔽对性别政治的深层探讨。男作家与女性主义创作。小说以儿童视角展开,性别压迫深植于华裔和土著的种族隔阂。代表父权的祖父的百般羞辱,也不被家族其他女性(非女性主义角色)接受,性别认同在华裔身份认同和父权结构的夹击下无容身之地,最终被三叔遗弃,不治而亡。女性角色(婶娘、二妹等)与父权角色沆瀣一气。拉子妇始终未发声,喑哑而孤立无援。以儿童同情观点对照摧残女性而浑然不知愧疚的立场,男性叙述观点也挑战自家华裔种族性别压迫但小孩声音淹没于成人歧视声中。“消音”、“闭锁”、“死亡”等女性主义因素一再浮现于小说中。在后殖民马来西亚情境中,马华文学往往以“弱势族群”挑战以马来文化为主的文化霸权,而此小说却对华裔马来人的“种族优越感”提出批判。种族与性别压迫纠缠,难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