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得这样下才行!

分类: 中南新语 |
http://s4/mw690/0039c8FLzy731iyvsFt23&690
http://s6/mw690/0039c8FLzy731izXF5zd5&690
http://s6/mw690/0039c8FLzy731iBGDHf95&690
http://s2/mw690/0039c8FLzy731iFgHQZ11&690
最近,我收到了2015年央视书画频道楷书研修班刘宪章学员寄来的作品。打开邮包一看,不觉深吸了一口气——好漂亮的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临本!我不仅被吸引而且更被感动了。我记得他是湖北省竹山县城关镇人,估摸也应该过半百了。在班上,他的楷书作品水平比较高、创作能力也是属于那种比较强的,而且为人也很诚恳,不张扬。研修班快结束的时候他问我,自己要怎样才能提高?我还是像对所有学员提出这样问题时的答法一样:需要临帖。但是临什么帖,我也没有具体给予他建议。学习班结束后,我们虽然还保持联系,但是快一年了,始终没有见到他的作品。
这次信中他说,寄来的是他近几个月来临习《孔子庙堂碑》册页的习作,是他的学习汇报。通过临习,他认为“此碑楷字含蓄秀雅、格调高古,乃二王正传”,是他追求的目标。自去年从北京研修班回来一直在临此碑。为了检验学习进度,还按临虞字的感觉试写了一幅启功先生诗的作品。
对于刘宪章学员的册页和创作,我想谈点个人看法。他楷书基础不错,对所临习的范帖有思考、有追求,也有个人的理解。写得不温不火,颇得虞公笔意,通篇气定神闲,有条不紊。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旁边写的朱文小楷,宽绰大方。总的看来,他的临作和创作虽然笔画尚缺精到、温润,有些线条略显纤细而少变化力度,但用笔稳重不轻佻,结构宽松有规矩,讲究法度而不随意,终是少柔媚取巧习气,多显舒朗优雅风度,耐人观赏。
能够做到这一步,着实不容易。不过,话说回来,学习书法不这样下功夫是不行的。网络上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要让人觉得毫不费力,只得背后极其努力。”(见2016年6月2日《文摘报》第3版博客天地,微言大义,@顶好阅读)
因此,我想借博客这一块园地再说一句:功夫得像刘宪章学员这样下才行!